□本报记者李悦
随着新赛季中超开战的日益临近,各俱乐部之间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不提山东鲁能出巨资引进王大雷、戴琳和张文钊,单单围绕刘健转会所引发的“阴阳合同”闹剧,就足以说明如今国内转会市场竞争之激烈。
相比之下,刚刚重返中超的建业目前在人员引进方面只能说是“小试身手”。祝一帆和买提江虽然有一定的实力,但这两人显然无法给球队带来质的提高,他们的加盟只能说让建业的板凳厚度增加了一些,而引进杨阔和罗足庆这两名1993年的小将,更多的是在为将来投资。
当然建业引援方面的暂无收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国内转会市场上“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如今的中国足球,无论是球员的个人能力、还是人才的各级储备,都处于一个相对低谷的阶段,正因为如此,急于提升球队实力的俱乐部不得不都把眼光锁定在那为数不多的几个球员身上。相比四五年前,中超联赛转会标王价的价格还只不过400万元左右,现在不准备个上千万元你都不好意思出去谈转会。更何况,相比财大气粗的恒大、鲁能,建业俱乐部也确实没什么吸引力。
实际上,如今的建业在引援方面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打造一条新的中轴线来提升现有的水平。前锋方面,国内就那几个好手,无论是老一茬的于海、郜林还是年轻的武磊、于大宝,你就是花更多的钱,人家也不会到建业来,还要仰仗老外。后防线上,建业现有的桑科只能说凑合着用,唐德超截至目前也看不出有真正中超水平的演出,如果依靠他们镇守建业后防线,恐怕失球数会直追前年。边后卫方面,左边谭望嵩值得信赖,但右后卫方面换了几个人,还不如原来的主力李昭楠呢,今年恐怕还要再引援,或者把张璐拉回来,但如果这样,又可惜了张璐的进攻能力了。他是建业球员中少有的有些灵性的球员。
建业最需要补强的是中场。在陆峰老去、黄希扬的发挥也时好时坏、尹鸿博的伤病时常反复的情况下,建业的腰一直比较软。在中甲还能靠经验厮混一时,到了中超,上去就会被掐住“七寸”,前后脱节,攻防失度,恐怕只有挨打的份儿。国内的好中场就像白毛乌鸦一样稀缺,即使有也不会来建业,这个短板还需要外援来补强。可以说,在今后一两个月内,外援方面引进的成功与否,就决定着建业今年的走势:前锋好了,可以减轻点后面的压力;中后卫硬朗了,可以提升前面的信心。但只有中场引来高水平外援,才能把全队的整体攻防水平提高一截。如果“腰”硬不起来,则前后都左支右绌。但适合球队的好中场不是那么容易淘来的,一方面要靠运气,一方面要靠眼光,心急不得,多看看,多观察观察再说吧,正所谓“慢工出细活”、“好饭不怕晚”。④11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