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徐明
“现在的中超联赛看起来更像是地产商的乐园。”昨天,北京社科院体育研究中心主任金汕如是向记者描述中超联赛的投资现状。“地产商热衷于投资中国足球顶级联赛,广州恒大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在上月发布的《2013年中超商业价值报告》中,中超16家俱乐部主要投资人和10家与中超公司签约的赞助企业中,有房地产背景的投资企业竟然达到了9家。“超过一半以上的中超俱乐部具备房地产背景。”
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全国一线、二线城市流行“地产足球”的当下,上海却偏偏与“地产足球”若即若离——国内地产足球狂舞,申城为何独显冷清?
“地产足球”当道
在《2013中超商业价值报告》中,16支中超俱乐部投资人和10家与中超公司签约的赞助企业中,有9个具备房地产背景,并大量集中在中国的一线、二线城市。
实际上,如果算上近两个赛季的职业联赛,除了申城的申花、东亚两支足球队,几乎绝大多数的中超投资商都有房地产开发业务。“不做房地产的实在太少,”金汕说,“这与近两年国内投资环境有关,不少地产商意识到,足球也是一种营销手段,就像恒大那样,可以达到最佳广告效应。
这方面,广州恒大几乎成为地产商们的典范。大约从2010年开始,这些地产大老板们开始大举进军足球领域,到2011年达到顶峰。那一年,除了上海申花,15支中超球队均与房市有关。
由于财大气粗,地产老板们往往以烧钱的方式开拓足球这块盐碱地。一线城市中,除了北京足球有中信国安集团撑腰,上海足球略显冷清外,广州足球简直就是地产商的乐园。
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广州富力地产注册资金8.06亿人民币,涉及房地产设计、开发、销售等领域,是首家被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内地房地产企业,旗下业务已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在这样的背景下,富力地产打破了恒大集团独霸广州足球的现状,往足球俱乐部投资了几个亿。今年,富力甚至准备砸1.5亿元求购切尔西队长特里——在广州搞军备竞赛,看来只有富力能与恒大抗衡。
而在二线城市,地产老板仍乐意玩烧钱游戏。在贵阳,贵州人和俱乐部的幕后大老板戴永革是胡润富豪榜上的风云人物,坊间传言他甚至比恒大老板许家印还财大气粗。主营地下商业区的人和商业集团,在去年公布的公司业绩中,单是投资物业总值这一项,就高达人民币261.69亿元。上月,贵州人和战胜广州恒大,夺走足协杯冠军,戴永革大手一挥6000万人民币奖励球队,如此大手笔简直令人咋舌。
在大连,投资方大连阿尔滨集团有限公司在收购实德后,雄心勃勃地要在中超联赛重现大连足球雄风,赛季投资早已超过两亿元。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市值超过几十亿的阿尔滨地产开发业务作背景,很难解释如此烧钱行为。
上海独显冷清
与其说房地产绑架了中国足球,不如说中超联赛傍上了房地产这只大鳄。胡润富豪榜单上的大老板们在足球队身上一掷千金,令整个中超都陷入了烧钱怪圈。在国内一线城市中,唯独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显得冷清,似乎这座城市的企业家们没有什么野心,对足球没有什么想法。
与地产大鳄们动辄上亿元的投资、创造辉煌的“新中超时代”相比,上海足球俱乐部的投资行为更像是小打小闹,在上海有20年品牌历史的申花俱乐部从2012年开始陷入了财务危机。为了弥补账面上的亏空,申花投资人朱骏近来要靠甩卖当家球星度日,接连卖掉了王大雷、戴琳,接下来还有即将走人的宋博轩,朱骏的行为被外界视为断臂求生之举,其凄惨悲凉令球迷唏嘘。
俱乐部经营陷入危机,更何谈军备竞赛?在《2013中超商业价值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球队的总体薪资水平,基本上和联赛排名成正比。广州恒大以3.7亿元的总薪酬雄踞榜首,当然,与之对应的是该队在中超联赛积分榜上处于遥遥领先之势,山东鲁能以1.6亿元薪酬位列第二。
与这些财大气粗的地产商们相比,上海三家足球俱乐部的薪酬标准都低了很多,这或许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上海足球为何在联赛排名榜单上的“落寞”。
以申花为例,投资人朱骏是近年来中超联赛中少数几个没有地产背景的老板。他所掌管的第九城市计算机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主营网络游戏。虽然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但是,这样的背景并不能让朱骏在申花账面上游刃有余。变卖球员、欲迁主场、拖欠工资,凸显了朱骏的尴尬,也让申花的问题不断被放在了放大镜下。
除了申花,上海东亚的薪酬模式更加特殊。2013年,东亚俱乐部的薪资总额花费了1890万,不及广州恒大的十分之一,当然也是16强中最低的。因此,上海东亚成绩排名无法跻身中超上游,也是情有可原。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东亚球员虽然挣得最少,但是成绩还算不错,这与老帅徐根宝自然分不开。然而,在国内足球依附于房地产业的大环境下,如果一支球队的年薪经年累月没有大幅度的提高,很难保证这支球队的联赛排名会提升多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