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聃/文 多数人对探险家林义杰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在户外运动领域,他却是一个屡次打破世界纪录的人。
在去年的徒步穿越戈壁的探险项目中,林义杰自蒙古贝勒湖起跑,穿越大戈壁沙漠,抵达中国嘉峪关。林义杰坚持全程只以单日补给形式,负重每日所需要的补给水份及脱水食物、急救用品,无间断式跑步穿越大戈壁沙漠。途中林义杰与核心团队成员面临荒漠干旱,极端天气,意外遭劫等各类挑战。为保证计划按时完成,即使膝盖意外受伤,林义杰仍忍耐伤痛保持每天80公里的跑步量,最终顺利抵达终点。
之所以坚持这项充满危险的活动,他说,用这种方式,带着赞助商的视角—鉴于其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吸引了钟表品牌真力时与其合作—才能让戈壁外面的人意识到水的重要性,缺水的戈壁人民,生活有多辛苦。
从这一点上来说,该怎样去定义林义杰的身份呢,他是徒步者还是探险家,亦或是社会活动家?
林义杰是台湾人,但他的父母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从事体育事业,尤其是在林义杰这样的农家。在父母看来,按部就班地读大学、毕业后从事医生或律师这样的稳定职业才是正途。“我几乎是咬着牙完成自己的奔跑梦想的。”当时父母为了挽回儿子的未来,对他实行了经济封锁。为了同时兼顾求学、训练和糊口,他每天只有4~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那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其实很容易放弃,但我觉得很幸运,长跑运动让我有固定的节奏和清晰的目标,让我的生活保持正轨。”
23岁时,他报名参加了24小时国际马拉松赛,顾名思义,连续24小时奔跑。这极易让人崩溃,但这次比赛却让他创下了台湾的纪录。在这次比赛之后,他不仅成为了运动健将,还成为了运动心理学硕士,他开始频繁参加了各式各样考验耐力的马拉松比赛。2002年,他取得了“撒哈拉沙漠七天六夜横越赛”第12名,这是亚洲选手历年最高名次;2004年,获得“智利阿他加马寒漠超级马拉松赛”冠军;2006年,获得“世界四大极地超级马拉松巡回赛”总冠军。
这个阶段的林义杰,既是一个对长跑忠实的粉丝,也是一个精于此道的运动专家。但他的人生却在这时候被改变。
2006年11月到2007年2月,林义杰接受了一项巨大的挑战—穿越撒哈拉沙漠,整个过程由美国电影明星马特·迪蒙(Matt Damon)监制,最终剪成了纪录片《决战撒哈拉》。当林义杰进入毛里塔尼亚城时,从当地的联合国办公室得到了一项数据:只要1万美元就足以让当地一个2.5万人的村落活20年。“只要1万美元而已,不是水资源便宜,而是当地的生活设施太落后了。”林义杰感慨地说。来到城边,一个景象让整个团队驻足了:数十位游牧人领着上百头的牛、骆驼、驴子和马在那里排队等水喝。牲畜在主人的鞭引下,沉重地拉着不远处深井上的滑轮汲水,牧人们小心翼翼地按次序轮流盛水,分装后挂在牲畜上驮运。
林义杰回忆到,“牵引的粗麻绳拉动滑轮的每一步,都让马和骆驼的动作停顿片刻并伴随着轻微的抽搐,这口井到底有多深,我们无需走近去辨别。每当汲出水的厚皮袋拉到井边时,牧人们都欢呼着迎上去。像我们这些拧开水龙头就有水喝的人,无从得知那是一种怎样的喜悦。”
还有一次,他在穿越荒漠的时候,他的成员发现路线旁的草丛里藏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看见他们一大队人顿时大哭起来。小男孩的父母分别在离他大概往返两天脚力的地方找水。这个男孩依靠父亲每两日补给一次的水和食物独自过活,身边只有一只骨瘦嶙峋的小羊做伴。
在荒漠里,林义杰自己也是个需要水的人,但是他有坚实的团队补给保证他不出事。这些普通人的生活,却没有这样的可能性。跑步,一开始只是为了向父母争口气的手段,但如今,却成了他认识另一个世界的工具。
穿越撒哈拉沙漠之后,林义杰似乎失去了对跑步本身的热衷,但他没放弃跑步。跑步开始成为了一种探险,他以“水”为主题,策划了一趟又一趟危险的旅程。
2011年,他开启了“丝绸之路1万公里的挑战”,这项挑战最终共历时150天,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出发,终点指向古都西安,跑完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全程总计1万公里。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此次难度都要远超撒哈拉沙漠之行。之所以要进行这次万里征程,林义杰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将大西北的现状,尤其是人们缺水的现实串联起来,通过双脚,为这些缺水的人去募集更多资源。
2013年,他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徒步穿越三大缺水区域的冒险家。林义杰坦言,他着实没想到他又一次打破了世界记录。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虽然外蒙的戈壁沙漠地下都是有水的,但看着很干净其实已经被严重污染了,许多干干净净的水被电解之后浑浊得跟咖啡一样。而在甘肃,大西北地区的储水方式是筑水窖储存雨水。那些没有钱盖水窖的人,要食用跟泥巴混在一起的水。
在最近的这次任务过程中,他的膝盖受伤,但他说,让他坚持下来的不是对挑战世界纪录的渴望,而正是他在一次次跑步过程中看到的缺水景象,每当想起这些,他就有了咬牙再坚持5公里的动力。
(本版图片均来自本报资料室)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