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那场夏夜狂欢似乎还未曾远去,李娜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又一个大满贯冠军,李娜书写了历史,而她终成传奇。从2011年法网冠军,到2014年澳网冠军,966天,人们见证了李娜在巅峰时刻的风采与喜悦,但成功与更大的成功之间,绝非坦途,经历低谷与责难,李娜浴火重生。
在辉煌中迷失
2011年,李娜经历了冰火两重天。上半年,她在澳网收获亚军,之后又历史性地摘得法网桂冠,成为高高在上的英雄。但紧接着,温网第二轮出局,美网更是遭遇一轮游,李娜迷失了自我。人们说,她只是昙花一现。“法网夺冠是我的梦想。当这个梦想完成以后,多多少少有一段时间会感觉很迷茫,会去想下一个目标应该是什么,内心很彷徨。”对于那段煎熬的岁月,李娜记忆犹新。
她来不及静下心来思考未来,赞助商蜂拥而至。拍广告、出席商业活动,还有接连不断的巡回赛。李娜账户上的数字在疯长,内心却前所未有的焦虑。
2011年中网前夕,李娜解雇了教练莫滕森,老公姜山兼任教练。这个改变并没让李娜走上正轨,反而让她的工作与生活纠缠不清,夫妻关系也一度紧张。“兼任老公和教练,姜山很难找到平衡点。虽然他做得不错,但有时候我累了,想到他是我老公,怎么能让我训练到如此疲惫,就不顾及他教练的身份,对他大吵大喊。”李娜承认,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进入2012年,李娜已年满30岁,与她同龄的七次大满贯冠军得主海宁早已退役。若在此时急流勇退,李娜仍将是中国网球史上的一个传奇,但倔强的武汉姑娘决心坚持下去。
在责难中成长
球场上屡屡受挫,球场外,李娜同样风波不断。
2012年3月在巴黎银行公开赛上进入16强后,李娜被问到“为什么比别的中国运动员更能畅所欲言”她的回答是:“对我来说,我只是一个网球选手,我打球不是为了国家,而只是为了尽力去做好自己的这份工作。”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有媒体断章取义说:李娜自称不为祖国打球。很快,这番话语又被解读成“她不爱国”。
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2013年法网,李娜第二轮就被淘汰。赛后被追问想对球迷说些什么时,郁闷的李娜爆发了:“我只是输掉一场比赛,难道你要我向他们三跪九叩吗?”
这句话如同导火索,引爆了数年来李娜与国内媒体的积怨——在很多记者看来,李娜并非一个讨喜的采访对象,她总是直来直往,不留情面。
这些旧怨直到此次澳网还未消除。就在李娜高歌猛进时,仍有国内媒体唱着反调,爆出“李娜新闻发布会呛记者”的消息,而且很快有当事记者证明,这则报道与事实不符。
回顾李娜这些风波,你很难挑出她有什么难以原谅的过错,她只是坚硬、倔强,不善隐藏自己的棱角,你若触碰的方式不对,便容易划伤自己的手。人终究会成长,如今的李娜个性依旧,却直率中多了一点幽默,真实中添了一份感恩,她感谢球迷,热爱祖国,皆大欢喜。
在誓言中崛起
李娜16岁时接受采访,对着电视镜头说自己要进世界前十。她做到了。
2013年,31岁的李娜又用一句话把自己逼到了墙角,她说:“我要再拿一个大满贯,要进入世界排名前三。”
很大程度上,李娜的信心来自于教练卡洛斯。
卡洛斯是七次大满贯得主海宁的教练,2012年8月开始和李娜合作。仅仅一个冬训,他便让李娜好似脱胎换骨。“看到训练计划时,我觉得这不是给一位30岁女人准备的,而是给16岁、20岁的青少年选手准备的。练了三天后我就给姜山打电话,让他必须来。我甚至开玩笑说现在知道为什么海宁要退役了,因为我只跟卡洛斯练了三天就有退役的想法了,实在太累了。”这样的痛苦得到了回报。2013赛季的首站比赛,李娜就在深圳夺冠。
随后的澳网,李娜闯入决赛,可惜两次受伤摔倒,被阿扎伦卡逆转。随后的三个大满贯,她都没能进入决赛,但到了年底,她打进了年终总决赛决赛,并最终排名世界第三。
誓言兑现了一半,而另一半,如今也成为了现实。在压力中奋进,在誓言中崛起,李娜的“决心”和“野性”可以成为一记催化剂,让她超越了那些安于舒适的人们,突破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