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小娟
说起奥运会,很容易联想到国之重器。一个个身怀绝技的运动员用自己的独家秘笈,在没有硝烟的奥运赛场争金夺银。然而,如果仅仅是这些,奥运会就背离了其诞生之初的誓言——1896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诞生以来,一直维持“业余”原则,1912年奥运会还曾剥夺了职业运动员的冠军奖牌,初衷是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纯洁性被放到了极高的地位。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职业赛事规模迅速扩大,再进行完全的限制已经不现实,所以限制职业运动员参赛的规定开始放开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当职业网球选手出现,奥林匹克运动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如今,国际奥委会已不再坚持“业余”原则,奥运赛场也早已成为专业运动员大展身手的天下。尽管如此,那些以业余身份参赛的选手,依旧是赛场上最真实的风景,有着传奇的故事。一年前,从事金融工作的帕尔多·胡安因为委内瑞拉国内股市崩盘而失业,一直喜欢滑雪的他决定报名参加国际比赛,当时他已经43岁。幸运的是,他获得了参加索契冬奥会的参赛资格,成为冬奥会上唯一的委内瑞拉运动员。
事实上,奥运会赛场上的“胡安”非常多,北京奥运会男子气步枪冠军宾德拉是一家公司的CEO,瑞典女足球星谢琳本行是保险业监察主任;伦敦奥运会马术运动员沙拉菲利普斯是英国女王外孙女,10米步枪选手以色列人里克特是网店店主,马拉松运动员挪威的尤里格布塔是看大门的,巴拉圭标枪运动员乐琳弗朗哥是世界小姐,美国女子双向飞碟选手吉姆罗德则是媒体从业者……他们和胡安、华裔小提琴家陈美一样,都是热爱某一项体育运动的业余选手,代表了更纯粹的体育精神。正是他们热情的参与,才使奥运会、冬奥会真正成为一项全球盛会。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