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重庆的纯业余美式橄榄球队上了美国杂志封面,还被索尼公司买下电影版权
好莱坞要拍重庆“码头工”故事
曾汐(左)是球队主力。
球队全家福。
装备整齐。
这就是体育,它不只属于职业大腕,不只属于奥运冠军,每个参与它、热爱它的人,都能从中有着深刻的人生体验,有着别样的动人故事。昨日,国外媒体报道,索尼公司买下了美国《新共和》杂志中一篇稿子的版权,其讲述了重庆“码头工”橄榄球队夺取中国首届“永恒碗”全国联赛冠军的历程,展现了在当代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重庆晨报记者立即对“码头工”的队员展开参访。对于球队的故事将会被搬上银幕,“码头工”的队员们也是刚刚才获悉。但在兴奋之后,队员们也很淡定,表示自己并不是想通过这次机会获得名利:“能帮助橄榄球在中国推广,才是最好的!”
美记者跟队采访一年
重庆崽儿上美杂志封面
《新共和》杂志最新一期的封面上,站着一个身材健壮有些微胖的重庆崽儿,“fat baby is the fu-ture of china”(这个胖宝贝是中国的未来)几个白色的大字打在他的面前。这个被称为“fat baby”的小伙子,名叫曾汐,是“码头工”的老队员,从事建筑行业,这张照片所讲述的故事,就是他们的球队。
“码头工”是去年1月19日才正式成立的纯业余美式橄榄球队伍,是重庆本土第一支美式橄榄球队。球队成员主要是重庆人,也有一些在渝生活或学习的外籍人士,不过在比赛时,上场的外籍球员不超过5人,球队的教练克里斯托弗·麦克拉伦,就是其中一个。
麦克拉伦是一个26岁的美国人,原本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校队的橄榄球明星,但在肩部受伤后被迫放弃了做一名职业橄榄球运动员的梦想。此后,他来到了重庆,并加入“码头工”这支队伍。与他一起来到重庆的,还有来自《新共和》杂志的记者克里斯托弗·比姆,他一直跟队进行采访,时间有一年多,以麦克拉伦带队参赛的故事为主线,写了一篇名叫《橄榄球之年》的稿子,讲述了球队从一支刚成立不久的弱旅,在今年初结束的首届“永恒碗”全国橄榄球联赛上,成为冠军之师的光荣之路。而这个故事打动了索尼,购买了《橄榄球之年》的电影版权。
“我们也是最近几天才知道这个消息”,对于球队的故事将搬上银幕,曾汐表示具体的情况还不知晓,“我们之前只知道有好几个公司和编剧对这个故事有兴趣,一直在和写稿子的记者谈,具体的情况也没有和我们直接联系。”
一开始成绩不好
记者想换选题
因为国内还没有职业性质的美式橄榄球联赛,所以球队虽然夺冠,但队员没有任何经济奖励,所有装备和比赛费用也都是自理的。从散漫球员一路成为冠军之师,或许正是这个充满励志色彩的故事,打动了索尼。但其实,故事差点将成为另外一个版本,而如果成真,就没有接下来的故事了。
杂志记者克里斯托弗·比姆从2013年年初球队建队时就一直跟队,一直到今年一月份球队夺冠后离开。据曾汐表示,他最初的构思,就是为了写这样一个励志故事,“但我们之前的成绩并不好,几场比赛都在输,让他一度准备换选题,写成橄榄球在中国的现状。”不过没想到,球队在此后的表现和状态越来越好,最后的夺冠结果不仅让队员们欣慰,也让杂志记者克里斯托弗·比姆满足了最初的想法。
电影可能来重庆拍摄
队员对能否参演无所谓
“我们在一起,就是为了一个爱好,也不图其他的。”曾汐表示,球队的故事在昨日被传出将拍成电影,自己的电话都要被朋友打爆了,“充电都充了三次了”,不过他认为这件事对球队来说是很好的机会,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橄榄球。
据悉,电影《橄榄球之年》计划在中国实地拍摄。球队的故事不仅能被搬上好莱坞银幕,甚至还有机会在片中出镜,曾汐表示“要是真能出镜,那当然很好,”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希望能借此机会推广橄榄球,“我们就是为了自己的爱好,能让更多人来关注我们,能帮助橄榄球在重庆、在中国进行推广,才是最重要的。”重庆晨报记者 包靖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