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5月3日,沈阳中泽主场对阵北京八喜。奥体中心的西侧看台上,活跃着这样一群人的身影:他们中,有喜欢踢球、驰骋赛场的大学老师;有拽着老爸、男友一起看球的幸福女白领;有喜欢一个球星,固执地坚信只有踢球的男人才最帅的女学生;有赢球了甩开膀子豪饮庆贺,输了球泪流满面的东北爷们……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沈报微友观球团”团员。
从2014中甲联赛第一个主场开始,这200位沈报球迷已然成为沈阳中泽足球队的“第十二人”。呐喊、惋惜、欢笑、流泪,是他们,赋予了足球鲜活的表情。与球迷攀谈中,记者不止一次被他们的故事深深打动,那份对家乡球队的挚爱,那些输赢背后的不曾退却,那段痛并快乐着的固执坚持,比足球比赛本身还要精彩。
用打火机点亮了整个体育场
61岁的老球迷郭勇,7岁时与足球“一见钟情”,这份缘一注定,就携手走过了50多年。讲起辽沈足球的变革,老郭如数家珍,精细程度到某年某月某天某时。因为爱看球,他骑着自行车往返于九一八博物馆、铁西体育场之间,他翘过班请过假和媳妇闹过别扭,可即便周遭的目光再刺眼,老郭都没舍弃过足球。用他的话说:“我不是铁杆,是‘金杆’球迷。”
在老郭的记忆中,1995年那场辽宁队的保级大战是闭上眼就能浮现出的画面,“11月份的五里河体育场,寒风凄凄,每一分钟都是煎熬,有种等待命运被宣判的滋味。那场球,我们一直领先,可是最后广州太阳神队冯峰一脚把我们打到甲B,十连冠神话破灭。大伙儿用打火机点亮了整个体育场,东北爷们大冬天趴在地上哭成一团。回家的一路,我像脚踩了棉花找不到重心,老伴说,你喊吧,别憋出病来!”这一次痛苦的经历,让老郭此后看淡了胜负输赢,他说:“如果按成绩讲,辽沈足球带给我的痛苦肯定比欢乐多。但我不计较那些,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现在,老郭最关注的是沈阳中泽队的比赛,“能给家乡球队加油,我特别幸福!”
为了支持偶像巴乔耽误中考
无怨无悔,是球迷廖凯为自己24年球龄下的注解。听起来似乎有些沉重,事实上,足球确实改变了他的命运。“1994年美国世界杯小组赛,意大利对爱尔兰,我的偶像是意大利的巴乔。当时我正面临中考,大约还有3天就考了,但我还是在半夜爬起来看,替巴乔加油,替意大利加油,可惜最后意大利0比1输掉了,为此痛苦了好几天,当时父母对我半夜起来看球极其不高兴,毕竟都面临重要考试了,但是没办法就是爱看。”
一次任性的看球,让廖凯在中考时尝到了苦果,只差3分没有考上省重点中学。“这个成绩也不能都赖看球,但多少也受了点影响吧!后来父母拿了2400元,让我念的自费。”廖凯说,现在想来挺对不起父母的,可他的生活中还是没法舍弃足球,“我常说,自己对足球痴心不改,谁让这辈子爱上它了呢!”
卖球票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一提起看球这件事,刘勇最喜欢用“成就感”三个字形容心情,原来他人生中赚到的第一桶金也和足球有关。1997年,沈阳队由甲B冲甲A的最后一战,刘勇做成了一笔颇为自豪的生意,“那场球是当时的沈阳海狮对战深圳金鹏,只要拿下就冲甲A成功。凭直觉,我觉得赢的机会挺大,就回家和我妈借了点本钱,和同学凑了600元本金,买了40张球票。”第一回做生意,刘勇自嘲“脸儿太小”,见到生人也不知道怎么卖,“我就围着体育场转,看到想买球票的就往人眼前一递,你别说,一张30元卖出了一多半,后来快开场了,球票全甩出去了。”那场球,沈阳队果然赢了,兴奋的刘勇和朋友拿着卖球票赚的钱狠狠吃了一顿大餐,“没想到,看球还激发了我的生意头脑,虽然没赚到多少钱,但一讲起来特有成就感。现在夏天没事儿,我也摆个地摊啥地,不为赚钱,就当过过瘾了!”
因为看球竟然不敢上厕所
因为看球,球迷张松还蒙受过不白之冤,这是咋回事?“2002年世界杯,中国迎来了和巴西队交手的机会。虽然大家都知道肯定赢不了,但是看看中国队和足坛大腕过招,还是很值得的。那次比赛前,我可能喝水喝多了,于是在开赛不久后,就去了一次厕所。结果刚一回来,巴西队就进了一个球。同事逗笑话说,都怪你,去了个厕所,人家就进球了。过了一会儿,我又想去厕所,刚一回来,巴西又进了一个。当我第三次去厕所的时候,都有点心虚了。结果就像演戏一样,我刚回来,巴西进了第三个球。这下同事们真生气了,三个人围住我不许再去厕所,还好,巴西队又进了一个球,才还我清白啊!” 本报记者唐晓诗 张文魁摄影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