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31日体育专电(记者王春燕、郑昕)崭新的塑胶跑道、上下翻飞的毽子、滚动的足球、奔跑的孩子……在记者走访的校园里,这一场景并不鲜见。随着校园体育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体育教育正逐步走出不受重视的尴尬局面。
记者来到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杜赵小学时,体育老师肖四虎正站在长约80米,宽15米的塑胶跑道上,指导6年级的学生练习短跑的起跑环节。
“村里的学生相比城里来,体质还是皮实一些,而且更愿意吃苦。”肖老师说他从宝鸡师院毕业以来,在这所学校4年,也见证了不少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进入青少年体校。
“杜赵小学是宝鸡市级体育传统学校,因此在场地和设施上在村镇小学中算得上顶尖的。”小学校长马梅香说。记者注意到,学校除了拥有塑胶跑道和足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也一应俱全,在器材室,不少新的足球、排球还没有拆封。
与之类似的学校还有不少。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股股长罗茂林告诉记者,当地从2012年到2014年集中力量为各所学校补充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所需的设备设施,因此开展体育活动再也不会出现以前没有场地、没有器材的情况了。“现在,想找一所没有塑胶跑道的学校都很难了。”
在集宁区白海子镇,建成刚刚2年多的亿立东方学校里的体育健身器材配备齐全,标准的塑胶跑道、乒乓球活动室、健身路径等一应俱全。副校长吕海文说,加强体育锻炼,现在已经成为家长、老师、学生之间的共识。“现在的学生家长都是70后,他们的观念也在转变,普遍都很支持学生多参与体育活动。”吕海文说。
在亿立东方学校,“三操一阳光”是每天雷打不动的活动。吕海文介绍说,“三操一阳光”,就是20分钟的晨练、中午30分钟的广播体操和学校体育老师创作的校本操,以及下午50分钟“阳光课堂”课外活动。
从事一线教育近20年的吕海文认为,体育课正在由曾经的“无人重视、被占课”的局面变成“内容丰富多样、老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情况。
“我们学校每个月都会举行不同项目的中小型体育比赛活动,比如集宁区第12届师生乒乓球赛刚刚结束了校内选拔,一些学生和老师将代表我们学校参加比赛。现在正在进行的有初中部的篮球比赛。”吕海文说,体育活动对学生培养团队意识、顽强的品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些家长以前还担忧体育课开多了、孩子们玩疯了,会不会导致学生受伤,其实现在专业的体育老师加上完善的设备,一般的运动损伤都是可以避免的。况且现在体育课内容的编制,也符合目前学生的体质。”马梅香说。(完)2014/05/31 20:50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