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打保龄球去”绝对算是一句时髦话。当时普通工薪阶层月工资也就200多元,打一局保龄球却要三四十块,即便如此,小年轻们仍旧趋之若鹜,杭州城里各家保龄球馆门口排起的长队,和现在饭点时那些人气餐馆的长龙有得一拼。
20多年过去了,曾经风靡一时的运动成了少有人问津的边缘游戏,整个杭州,能打保龄球的地方只剩杭州市游泳健身中心(天水游泳馆)楼上这一处。见证了保龄球运动从兴起到没落并一直坚持着的老杭州们一有空就会聚在这里打球,他们说,还好还有这最后一块阵地。记者 殷佩琴 摄影 陈荣辉
最早的保龄球馆开在防空洞里
“来这打保龄球的都是老面孔了。有的人不知道辗转了多少地方,最后在我们这像找到归宿一样。”杭州市游泳健身中心保龄球馆负责人纪春莲说,这里的保龄球馆2000年开张时,杭州的保龄球热潮已退去,直到2011年杭州体育馆的保龄球馆被改造成羽毛球馆,游泳健身中心这块场地成了独苗。
44岁的楼毅被称为杭城业余保龄球界的头号人物,多次获得全国冠军的他球龄已有21年之久。“我记得杭州最早的保龄球馆叫‘宝石会堂’,大概是在1992年或1993年的样子,开在一个防空洞里,位置就是现在的北山路口,不过老早就拆掉了。”楼毅回忆,那时的球馆一共只有4条球道,用的是投影机、手工计分的方式,“现在想想是有点土的,可那个年代,保龄球可是最潮的运动项目了,三四十块钱一局,老板一晚上能做8千元到1万元的营业额呢,那会儿一个月工资才200多块啊。”
最初跟着朋友蹭着打球的楼毅,第一次摸球就打出了165分的高分,信心大增的他玩上了瘾并坚持到了现在。
从排队叫号到纷纷关门
上世纪90年代,老百姓的娱乐方式并不多元,突然出现了保龄球这么一项新潮的运动,一个人就能玩上手容易,杭儿风也就这么刮开了。纪春莲介绍,宝石会堂一炮打响后,杭州体育馆接着开了第二家保龄球馆,和宝石会堂的简陋相比,要先进不少,全场12条球道,用上了电脑控制板,再然后,杭州城里的保龄球馆越开越多,不少私人老板都想分一杯羹,球馆规模也越来越大,最大的甚至有32条球道之多。“最火爆的应该在1997、1998年的样子,看看那么多球馆,可每家每天都要排队叫号子,二三十个号子,一两个小时等起来太正常了。”楼毅在一旁补充说。
可惜这阵杭儿风刮了没多久,1999年开始,由于场馆运营成本高、维修费用大、人们新鲜劲过去等原因,保龄球运动逐渐走下坡。“后来么,大家的运动和娱乐方式多,保龄球不再那么受欢迎。再一个就是机器维修费用太大了,比如换个操作台的电脑机箱就要3万多,球道出了问题还得整条换。”纪春莲说,就这样,私人老板扛不下去了,纷纷关门歇业。
杭城最后的10条保龄球球道
杭州游泳健身中心保龄球馆里的10条球道现在是保龄球爱好者最后一片自留地了,有政策扶植才得以延续,周一到周五,白天来这里打球,只要5元钱一局绝对是“白菜价”了。这里不会再出现90年代初期那般火爆的场面,可总有固定的那么几十个人,天天都要来“报到”。“你也看到了,平时工作日上午几乎没什么人,要有也就是老年人来锻炼身体打打球;下午人稍微多一些,有些情侣会来玩玩。像楼毅他们这样坚持的,不多了。”纪春莲说。
从20多岁打球打到现在,楼毅笑称自己已经离不开保龄球了,“他们都叫我‘球痴’,一周总要来个四五天,一年基本不断,不夸张地说,一年里,我总有个340天在这打球。老婆怀孕的时候跟着我一起来,这就是最好的胎教啊,我儿子现在也打得很好而且很有兴趣。”楼毅说自己爱打保龄球就能坚持,他说:“出去比赛,和全国保龄球高手切磋交流,他们都觉得杭州这么一个省会城市,只有一家保龄球馆太可惜了,要知道现在在南京,半夜12点去打保龄球仍旧要排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