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华
2014年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16日在中国南京揭开大幕。在“七大媒体联盟”看青奥活动的组织下,本报记者15日得以和去年9月当选的国际奥委会新任主席、德国人托马斯·巴赫面对面畅聊青奥会和奥林匹克运动。当记者自报家门后,巴赫的眉毛高高扬起:“我很高兴你来自上海,我和上海有特殊的渊源!”
上海见证巴赫转型
巴赫出生于1953年,曾是一名出色的击剑运动员,夺得过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金牌。他非常认真地看着记者说:“我对上海有特殊的感情,因为我运动员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就是在上海举行的。那场比赛,我赢了,对手就是中国队。我对那场比赛记忆犹新!”
巴赫在上海结束了运动员的生涯,退役后读大学,获得了经济法学博士学位。1981年,他入选当时新成立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之后,在当了三届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后,巴赫终于成为了国际奥委会的“老大“。他的成功,得益于“求同存异”的施政理念,他的好脾气和好人缘也得到圈内的公认。
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足联在某种程度上是强劲的竞争对手。然而,巴赫在接受采访中兴致勃勃地流露出对足球的兴趣,他说:“在当击剑选手前,我可是个速度不错的左边锋。”记者问他最喜欢的足球运动员是谁,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梅西!可是,梅西不也输给德国队啊?”
北京有望创造历史
2008年,北京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盛会;如今,南京正在举办注重交流和融合的青奥会,打开了又一扇窗;未来,北京和张家口还将角逐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权。
中国记者自然试图从巴赫嘴里挖出点关于冬奥会申办的“猛料”来。被问及北京申办冬奥会的优势和不足,巴赫的回答四平八稳、滴水不漏。“国际奥委会目前收到的技术文件表明,北京是非常有力的竞争者,所以我们接纳北京成为三座申办城市之一。”巴赫认为,北京完全有可能创造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北京具有举办过奥运会的优势,会全面使用2008年留下的基础设施和场馆。如果申办成功,北京将被载入史册,史无前例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也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有几位同行还想继续“挖料“,“奥斯陆、阿拉木图和北京,如果让您选择,你选哪个?”看似棘手的问题,巴赫轻松化解,“虽然我是主席,但我不会参加投票。三座城市有不同的风格和优势。明年7月在吉隆坡举行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我们能看到谁是最后的胜者。”
谈及南京青奥会对促进北京申办冬奥会的积极作用,巴赫倒是直言不讳:“南京青奥会当然也是中国的机会,能向世界再次展示中国可以带来非常精彩的国际赛事。这会是一个很大的加分。”
青奥模式仍需摸索
青奥会是由巴赫的前任罗格推行的一项奥林匹克系列赛事。在新加坡2010年举办首届赛事后,南京迎来了摸索前行的第二届。
不少人有疑问:青奥会的意义何在?论经济水平,它和夏季、冬季奥运会不能相提并论;论历史,也没亚运会、英联邦运动会等悠久。未来青奥会如何发展,国际奥委会有何顶层设计?
至少,南京的筹备工作让巴赫对这项赛事增加了信心。“从我踏入南京土地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感受到了热情好客的氛围。中国人特有的高效和热情友好的人民,这两者结合是南京成功举办青奥会的基础。这也是中国未来吸引更多国际赛事的核心竞争力。”
在巴赫眼里,青奥会就是一个“大派对“,是全世界年轻人融合和交流的平台。“青奥会就是年轻选手在赛场上竞争比拼,在赛场下进行文化交流,一起聊天、派对、聚会、唱歌、跳舞……”这位61岁的主席精力充沛,他已申请了青奥村的一个房间,“我可不想老是睡在酒店里,我希望能和年轻人一起感受青奥会的氛围。当然,我也担心他们会否接纳我这个老家伙!”
不过,青奥会未来怎么走,仍没有明确的答案。巴赫透露,国际奥委会内部对青奥会的未来发展也需要思考,“我们会探讨奥运会未来的发展和走向,包括如何定义青奥会的价值。不管如何,青奥会都是一个推广竞技、文化和交流的好项目。” (本报南京8月15日专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