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晚报记者 李卓然
一纸处罚决定,让持续七个多月的“刘健合同门”看似暂告终结,可谁能料到事情的转折来得如此快?在中国足协官方前晚宣布处罚青岛中能后,中能俱乐部昨天立刻就在北京召开了发布会,表示对处罚结果不能接受,不但要维权到底,还指出足协个别人员及部门在此事件处理中涉嫌违法。中能和足协上演的这场“不服来辩”走向如何尚未可知,但这再一次让人们深思,为何足协处理事情总会出这些个幺蛾子?
青岛中能理直气壮
质疑处罚决定求证据
在中国足协正式公布刘健转会案的处罚决定、青岛中能足球俱乐部因违规违纪被罚款40万并扣除7个联赛积分后,中能俱乐部于昨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认为此次仲裁程序各个环节都不合法,希望得到一个说明。此外,中能俱乐部还指责足协错上加错,“足协一错再错,错上加错。个别人员、部门违法违纪的事实,必将遭受严惩”。
不仅如此,中能俱乐部还要求中国足协出具做出处罚的相关证据。据《体坛周报》报道,足协的处罚方案在月初就已经做出,此后足协主席蔡振华亲自与青岛相关领导进行沟通。这样的举动让中能方面非常不解,也让俱乐部新闻发言人黄建理直气壮:“如果他们有确凿的证据和充足的底气处罚我们,还用得着费这么大劲找各级领导吗?真要是程序正义,证据充分,直接罚就是了。”
处罚不重为何仍喊冤
足协不透明处理成祸首
中国足协对青岛中能的这份罚单,是近年中国足坛最为严厉的一份,不过这样的处罚对于中甲中游球队中能来说无关痛痒,长期关注本案的著名律师方正宇就表示:“这个处罚是在联赛进行过程中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段作出的,我们评估它实际产生的效果,其实对青岛中能的处罚力度并不太够。”既然如此,中能为何还要对此事不依不饶、甚至在发布会上堂而皇之地公布那份被足协裁定为“伪造”的刘健合同呢?
事实上,无论中能是否属于打肿脸充胖子,足协这次的处罚方式都无法让任何人信服。此番中国足协做出的裁定确实有规可依,但并没有关于40万元的罚款、7分处罚的标准,没有明文规定、完全靠纪律委员会人为决定,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足坛长期存在。更重要的是,足协是以何依据认定中能作假同样未公布,因此谁也不会信服这样的裁定。
在事件发酵之初,人们都希望此事能拉开足协治理“阴阳合同”的序幕,然而,处罚出来后,足协没有出台任何相关措施,也没有给出更具体的说法。既然是只挑了两项最轻的判罚,何须花上大半年。
中能俱乐部
对中国足协的
5点质疑:
1足协公布的处罚决定书没有主任亲笔签字,因此尚未生效。
2仲裁鉴定报告委托鉴定程序严重违法,不能作为处罚依据。
3本案仲裁庭组成不合法,鉴定结论和裁决书必然不合法。
4仲裁员在仲裁裁决书签字是仲裁裁决生效的最基本的要求。
5中国足协完全无视中能俱乐部的仲裁反请求,明显偏袒刘健一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