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随着李娜在其个人微博上发表《我的退役告别信》,这略显突然同时又在意料之中的时刻终于到来———中国网球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正式宣布结束其职业生涯。
说其突然,是因为今年1月她刚刚在澳网夺得个人第二座大满贯冠军奖杯,并将世界排名提升至第二位,人们本以为她的职业巅峰尚在延续,并期待她再续辉煌;说其在意料之中,是因为有关于她退役的消息已流传多日,已给了外界足够的心理准备。
从2004年复出到2014年退役,10年间,这个曾经平凡的女孩给中国体育界带来了太多的话题,她的成功,她的倔强,她对于体制的不屈服、对于自由和尊重的渴望……都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她用10年完成了属于她自己的传奇,而中国体育界将用更多年去不断重温并永远记取这10年里在她身上发生的故事。
再见,那些欢愉;再见,那些痛楚;再见,那些争议;再见,娜些年!
编者按:“我痛恨这样的问题。”迈过30岁门槛的李娜一旦遭遇“何时退役”的提问时,就会黑脸。
但该来的终归会来的。这名给中国体育带来无数荣誉也制造了无数争议的球员,宣布挂拍。
此时,痛哭不舍者有,顿足惋惜者有,鼓掌欢呼者亦有。
既然有告别,欢送会还是要有的,这一场在报纸上。放下二元世界非黑即白的评判标准,只想还原一名运动员跟随内心、追逐梦想十年走过的路。
正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多少争议事,都付笑谈中。干一杯,祝福她的未来。
10
2014年9月19日,通过个人微博宣布退役突如其来的决定
昨天中午11点,与一天前媒体曝料的消息一致,李娜在其个人微博上发表《我的退役告别信》,正式宣布结束职业生涯。
退役信发出仅三分钟,评论已经超过4500条,30分钟后,评论超过两万条,转发超过四万次,当今中国体坛第一人的影响力足见一斑。
尽管2013年温网第一轮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媒体“如何看待自己的影响力、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力”时,李娜的回答是:“这取决于你们记者怎么写。”但不可否认,她的每一场比赛、甚至场外的一言一行,早已牵动着中国体育媒体以及千万“娜离子”的心。而李娜更大更深远的影响力,还是来自于她对于网球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与推动,我们无法计算有多少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因为李娜而拿起了球拍、走进了球场,但一个非常直观的数字却是:像李娜自己在告别信中所说的:2010年,中国只有中网与广网两站W T A网球赛事,而今年,W T A赛事落户在中国十个城市!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已经在昨天开赛的武汉网球公开赛。为了让这站W T A顶级赛事落户在李娜的家乡,武汉市政府从购买比赛权到兴建球场,耗资数亿,并在赛前的各种宣传中打出“李娜”牌,直至9月18日,赛事组委会仍然表示没有收到李娜退赛的任何通知。然后在自己的第一个资格赛比赛日,与大众一样从社交媒体上得知李娜正式退役。
09
2014年7月,与教练卡洛斯分手被忽视的一个导火索
其实李娜退役的传闻,从9月初已经从外媒传来,而关于她退役的原因,也众说纷坛。昨天,李娜在告别信中将退役的原因归结为“伤病”,但另一个因素,或许我们也不该忽视。
今年七月,比利时媒体率先报道卡洛斯已经与李娜分手,随后卡洛斯在中国的网球中心合伙人向中国媒体证实了这一消息,双方结束两年合作,并称希望李娜能够理解卡洛斯的决定。
如此说法或许多少可以体现双方的分手并不愉快,或者说并不是李娜所想。2011年,在经历了法网突如其来的成功后,李娜却迅速陷入低谷。但卡洛斯的出现让她重新找到了方向,拿下第二个大满贯,世界排名升至第二。就在年初深圳站的采访时,李娜还曾强调卡洛斯对于她更像个兄长,而卡洛斯在不久前也曾向媒体透露,在自己提出结束合作时,李娜一度伤心落泪。
“坚强”是李娜的标签之一,但再坚强的人,也会有绕不过去的弯。童年时就失去父亲向来被视为李娜心底最隐秘的痛,这种被迫的“抛弃”让她不得不在成长的过程中独自上场、独自面对各种挑战与困难。在昨天的告别信中她也这样表述“您太早前就离开了我的生命,这完全改变了我整个人生”。
相比前两任教练托马斯与莫滕森的被炒“鱿鱼”,被李娜视为“亦师亦兄”的卡洛斯这次是自己辞职,而且原因是“处理自己的网校事务,不能顾及李娜”,这会不会让李娜再一次产生被抛弃之感?
与卡洛斯分手之后,她没有再参加过任何一站比赛,她在养膝伤,或许也是在养心伤。14岁的李娜在失去父亲后只能选择成长,但32岁、伤病缠身的李娜,在又一次失去信任的人之后,或许只能选择放弃。
08
2014年7月,耐克上海新总部大楼以李娜命名在商业影响力巅峰叫停
突然选择退役,李娜将面临对于赞助商多大的赔偿是现在许多人关心的话题。毕竟她在商业领域的影响力,尚在巅峰。
2014年7月25日,耐克大中华区位于上海的总部新大楼,举行了以李娜名字命名的启用揭幕仪式,这或许可以视作中国运动员迄今在商业领域取得的最高荣誉。
2011年李娜法网夺冠后,商业赞助蜂拥而来,目前她的手中握有13份商业合同,几乎都是行业内一线品牌,这一阵容也大大超过了另两位曾被视为中国体育超级明星的姚明与刘翔。年初澳网时,澳洲媒体曾形容李娜的商业价值“已经超过了悉尼歌剧院”,而根据IM G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声称的李娜代言要求“至少签三年、每年不低于800万”来估算,李娜仅商业代言收入就已经超过三亿元人民币,这也是李娜连续三年当选福布斯中国体育明星收入榜第一位、2014年最新福布斯体坛女星收入榜高居第二(仅次莎拉波娃)的原因。
李娜在商业领域强大的吸金能力,一是身后庞大的中国市场对于国外品牌的巨大吸引力;另一个原因,或许还是因为除李娜之外,目前中国体坛很难再找到这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球员,中国企业也只能争先恐后给李娜“送钱”。
07
2014年1月,澳网夺冠;2011年7月,法网夺冠两座大满贯奠定历史地位
两座大满贯冠军,无疑是这场外巨大影响力的基石。
如果说2011年法网夺冠是意外,那么三次进入澳网决赛、并在今年折桂,已足够粉碎“偶然”、“运气”之类的嘲讽,足够奠定李娜在中国网球历史甚至世界网球历史的地位。
她是中国第一位、也是亚洲第一位大满贯冠军;她最高世界第二排名也是亚洲球员的历史最高。整个职业生涯,李娜共赢得9座W T A单打冠军奖杯,5次晋级大满贯四强,4次晋级决赛,两次夺冠。职业生涯单打总战绩503胜188负,总奖金16709074美元。
但在这些赛场成绩之外,李娜更大的成就,是她作为网球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先锋,一方面用自己的实力与成绩,影响到中国网球的发展,另一方面,她也通过自己,通过她的灿烂微笑、幽默言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姚明退役时,N BA对于姚明的最高评价,是称他为一个“大使”,架起中美之间的桥梁;李娜也在扮演着相同的角色,而她架起的桥梁,不仅仅是通往美国,而是通往了更多的国家。
在李娜宣布退役后,路透社给予了“她是中国的象征”这样的高度评价,而美国《体育画报》则李娜极具个人魅力,“李娜退役对W T A以及体坛而言都是巨大损失。”
06
2013年6月,法网发生“三叩九拜”事件与国内媒体始终剑拔弩张
李娜在对外“桥梁”的角色扮演上如鱼得水,她的自信、她的幽默、她对于老公的调侃……都让她在国外媒体与公众面前,树立了一个相当受欢迎的形象。但回到国内,李娜的个性到底是充满魅力还是缺乏教养,这本身就是个争议话题。
2013年法网第二轮出局,面对记者“这是你参加法网以来最差的战绩,能否对中国球迷说什么?”的提问,李娜回击:“我需要对他们说什么吗?我觉得很奇怪,只是输了一场比赛而已。难道要对他们三叩九拜吗?”
这番回答随后引起轩然大波,从媒体到球迷展开一轮又一轮关于李娜到底是“直爽、有个性”还是“无礼、缺乏教养”的大讨论。李娜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性的球员,而她与媒体的“交恶”也从来不是秘密。
去年法网事件后,李娜在温网再见到那位提问的记者,竟然直言:“他怎么还好意思坐在那里?”2012年联合会杯时,当被问及“伦敦奥运会是否会是你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时,李娜回答:“你说是就是,你说不是就不是,反正不管我怎么回答,你们写出来都是不一样的。”而在今年澳网接受外媒采访时,李娜甚至称:“有些中国记者为了出名,总是会编一些我没有说过的话。”诸如此类抢白媒体的语录,不胜枚举。
如果你问李娜身边的人,比如巡回赛中与她一起打球的球员,或者她的朋友,每个人都会说李娜是个很好的人,直爽、幽默、没有架子、关心别人……但为什么一面对媒体,李娜就会像个刺猬般警惕甚至主动发起攻击?
按照李娜在自传《独自上场》中的回忆,2005年全运会后她对于国家队体制的一番评论被记者添油加醋的报道后引发地震,也让她自此对媒体“小心谨慎”,并觉得有些记者就是“挖了坑,等你来跳”。这种过度戒备的心理也让李娜在一次一次面对媒体其实并没有恶意的提问时,反应过激。
05
2012年8月,伦敦奥运会首轮出局爱不爱国是另一个争议
与媒体的紧张关系之外,李娜另一个在球迷间更引起争议的话题是:爱不爱国。
虽然2012年整个上半年,李娜仍处在前一年法网夺冠后的低潮中,成绩都不理想,温网仅打进第二轮。但是随后在同一片场地上进行的伦敦奥运会女单比赛,李娜首轮出局,却将她“爱不爱国”的讨论引至沸点。
2002年她在釜山亚运会之前突然宣布“因为身体原因”退役;她在代表国家队出战的比赛中成绩平平;2012年3月巴黎银行赛上一番“我只是一名网球运动员,我来到这里比赛并不是为了我的国家”的言论,更将李娜推上风口浪尖,而伦敦奥运首轮出局,更成为李娜“不爱国、为国家比赛从来不出力”的铁证。
在这一点上,李娜很少去申辩,也不会强调自己参加过两次奥运会、两届亚运会以及包括联合会杯、大运会、全运会等在内的各种国家或者省队比赛;不会去证明自己做过多少慈善捐过多少金钱。
李娜到底“爱不爱国”,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答案。但李娜不爱体制、不爱体制里的很多人,却是可以肯定的。就在今年澳网后,李娜在出席湖北领导为她举行的庆功宴时和领取奖金时还全程“扑克脸”、面对启蒙教练余丽桥激动拥抱时的无动于衷。甚至说出了“因为有过法网夺冠后的经历,所以现在我更加不喜欢‘锦上添花’的人,我更愿意接受‘雪中送炭’的人”这样的话。
或许“体制”和“体制里的一些人”对于李娜的伤害太大而让她永远难以释怀,而在表达时,想严格区分国家与体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为李娜在这一点上或被误解的原因。
04
2008年,单飞冲破体制束缚让人钦佩
体制对于李娜、对于中国网球选手的束缚,早已被诟病。所以2008年奥运会后,李娜与郑洁、彭帅、晏紫等四名球员正式告别“体制”,开始单飞,也真正开始了中国网球选手职业化道路的尝试。
所谓“单飞”,就是告别国家的“包养”,自己负担所有的训练、参赛、治疗等费用。而李娜们的单飞,还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比如商业和奖金收益都要按比例上交一部分;比如承诺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比赛必须服从参赛等等。但26岁的李娜,一听到这个消息,想都没想就“欣喜若狂”地去签约了。
在这一点上,所有这些“金花”们的勇气都令人钦佩,而李娜,成为其中最成功的人。因为这些球员、尤其是李娜的成功,更多“体制内”的球员选择走出来,更多年轻的孩子选择从小就走“单飞”的道路,为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足球、篮球等早已开始尝试职业化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想到,中国的网球会第一个尝到职业化的甜美果实。
03
2006年1月27日,结婚没有姜山就没有娜姐
李娜显然是对传统的叛逆者,这点不仅仅在面对网球的时候。生活里,16岁恋爱、24岁结婚,带着老公去比赛,这也不符合中国明星的传统模式。
“娜姐夫”姜山是李娜职业生涯里不可能不提及的人。他出现在李娜的训练场上,出现在李娜的比赛场边,出现在李娜代言的广告里,出现在球迷的各种调侃里,出现在需要为李娜“救火”的各种时刻。
李娜与姜山的关系,用李娜自己的话来说是:“丈夫、教练、保姆……偶尔还要客串一下厨子或者保健医生。他比我聪明、比我通晓事理……他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但是在外界眼里,姜山更多时候是李娜的出气筒、垃圾箱。比赛中当李娜有负面情绪时,通常是朝姜山发泄,而这个男人总是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有时甚至默默背包离场。在这段关系中,也许李娜是百炼钢而姜山是绕指柔,李娜的火爆脾气与性格中的一些消极因素,需要姜山来化解与引导。或许没有这样一个姜山,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李娜,不会有中国的第一位大满贯冠军。
02
2002年宣布退役、进入大学读书不屈服一直是她的标签
时间拨回到12年前,2002年,为了姜山,李娜还做出了一个决定———釜山亚运会前,李娜突然宣布退役,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读书。
因为队里强行拆散了她与姜山多年的混双搭挡,“这件事给我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当然,这只是一个细小的导火索,多年后李娜详细解释当时退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长久的压力和心情抑郁,我的生理期突然开始紊乱。医生说是内分泌失调……当时领导为了让我去打亚运会,表示‘只管给她打针就是了’。这话听得我毛骨悚然,我才20岁,就算是热爱网球,也不能因为网球毁了自己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吧。”各种压力与权衡之下,李娜最终选择了退役。
在这一事件上,20岁的李娜已经完全展现了她的倔强、她对于体制的不屈服、对于自由和尊重的渴望,这些在12年前的国家队里或许是不能被接纳的,但却成为她日后在职业体坛取得成功、成为她吸引了千千万万粉丝的最可贵的特质。
01
2004年9月,复出,在首届广网公开赛上加冕冠军这个十年,完成属于自己的传奇
在退役两年后,2004年,在调养好身体之后,在网管中心孙晋芳主任的劝说下,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应该在她内心的召唤下,李娜选择了复出。她在9月的广网上从资格赛开始连胜八场,拿下了中国球员在W T A级别赛事中的首个冠军,然后直至昨天(又一年还在广网进行时)……10年时间,李娜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我希望我的经历和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中国年轻女孩,
让她们相信自己,为自己设立目标并永不言败。 ——李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