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5日体育专电 题:俱乐部向左国字号向右,中国足球“顽症”何解?
新华社记者王浩明
毫无意外,国奥0:2输给泰国,再次止步亚运会淘汰赛第一轮。结果之外,在场面上国奥更是被完全压制,甚至没有一脚有威胁的射门,输得何其窝囊。
俱乐部向左,国字号向右——这似乎已经成了中国足球的“顽症”。近年来,从“诈伤”到“拒召”再到亚运会前的鲁能从国奥队“抢人”事件,俱乐部和国字号球队似乎已经变得水火不容,为国效力几乎成为黑色幽默。
国字号球队和俱乐部的利益本应该相辅相成,交集理应大于对立,为何中国足球偏偏缺乏交集,火药味的冲突反而更多呢?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国字号球队和俱乐部之间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互信。其原因是复杂的,但显然“一个巴掌拍不响”。
作为中国足球的管理机构,中国足协并没有当好足球体系各部分协调人。法国名帅特鲁西埃告诉记者,在其执教日本队期间,在每年赛季开始之前都会召开一个联系会议,将俱乐部的主帅或者负责人请到一起,商议整个年度国家队的比赛计划,并初步确定大赛、集训和友谊赛的征召计划和时间长度。整个过程会考虑到联赛的时间,并兼顾各方利益。日本十几年前的做法到现在绝对称不上什么世界先进,为何我们却偏偏做不到?
当然,一些俱乐部的做法也让人不齿。国奥“抢人”事件以批评加罚款的轻描淡写画上句号,俱乐部显得“有恃无恐”。纵观历次国家队与俱乐部之间关于征调球员的纠纷,还没有俱乐部受到过任何实质性的处罚。在这些事件中,有关部门需要拿出真刀真枪,杀一杀这江湖匪气。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足协先经得住“公开公平公正”这六个字的考验。
再者,国字号球队比赛和集训的保障仍然不到位,是导致一些球员出工不出力的客观原因。足球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少则十年,多则二十年,而一次受伤就足以将其整个生涯“废掉”。若让球员为国玩命,须先解除其后顾之忧。不少俱乐部已经给球员买了专业的“伤残保险”,国字号球队理应在保障方面有所加强。
足协与俱乐部互信不够,又缺乏真金白银和各方面保障,维系国家队就只剩荣誉一条纽带,这条纽带目前又实在太脆弱。我们从来就不愿相信这些踢球的小伙子们都不爱国,但近年来中国国字号球队战绩不佳,形象极差,一系列惨案更是让球员开始背负越来越大的压力,以至于形成了“越不出力越输,越输越不出力”的恶性循环,一片茫茫看不到尽头。国家荣誉感并不是每天喊喊生硬的口号、念念空洞的文件就能够轻松搭建,而是需要在每个细节中潜移默化,在每个具有仪式感的场景中强化,这也是一门学问,我们却还没有入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足球体系染此“顽症”,体系中的哪个部分都逃不了干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各种推诿责任,乃至互相攻击可以休矣,身处这个体系中的所有人都要反省,先对症下药治治自己的病。(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