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来划分一个产业利润厚薄的各个不同时期,那么如今的中国高尔夫,算得上是一个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才稀缺,市场竞争不充分。本期《新高尔夫》月刊的一篇调查稿件,可为中国高尔夫处于黄金时代做注脚。
先来算两笔账:
欣荻瑞,美国PGA的A级会员,在上海任教,课时费3500元,据她自己透露,她每年大约教1500课时。这样计算,她全年的教学收入是:3500元×1500=5250000元。
布莱特·纳特森,美国PGA资质教练,他喜欢成都,因而放弃上海、深圳等地的高薪诱惑,他全年的教学收入是:1200堂课×2000元/堂课=2400000元。
是的,你没有看错,上述两位,一位年薪约525万元,另一位放弃高薪的也可达240万元。
在中国,欣荻瑞的收入,可以让众多上市公司的CEO汗颜。
《高尔夫文摘》杂志评出2014年40位优秀的年轻教练,他们平均每小时收费165美元(约合人民币1026元)。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陌生的文化,陌生的人群,欣荻瑞初到中国,几乎每晚都要大哭一场。美国不是加拿大,欣荻瑞也不是白求恩,没有什么所谓的国际主义精神,是什么使她最终留在异国他乡?不外乎“钱”字。
这没有什么问题。
我国“深改”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把更多的资源交由市场去配置。很多人可能还是会觉得,欣荻瑞、不贪心的布莱特·纳特森还是赚得太多了;不说他俩,毕竟有PGA的金字招牌,那些其他并非“名门正派”的 “江湖混混”,在本国可能连工作都找不着,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仅仅依靠一张洋面孔,就可以包打天下,赚得盆满钵满。与某些中方教练可能同等水平,但同工不同酬,外教要赚得多很多。这未免会让很多中方教练心理失衡。
其实,这些中方教练忘记了,他们但凡有些值得言说的资历,足够勤奋,有足够的顾客,每年赚个一两百万元,那也是小事一桩。其他什么行业的教练,能这般大丰收?
这只能说明,在整个中国高尔夫教学领域,是货真价实的“黄金时代”。一个处于高速成长阶段的市场,像马可·波罗闯入的元大都一样,遍地黄金。高尔夫球具等细分市场,莫不如此。
高尔夫市场的进入者们不必再慨叹风险大、市场不成熟,刀尖上跳舞所获的丰厚回报,是对勇敢者的奖励。等进入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钱,就没那么好挣了。作者:艾国永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