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4月27日电(王牧青) 过去一周,中国男篮陷入“训练门”。先是主帅宫鲁鸣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方式饱受争议,后有李晓旭、韩德君等球员相继离队,引人猜想。今天下午,中国篮协专门请来国家队体能教练王卫星,详解集训细节。王卫星说:“事实证明,去年参加过训练的球员,身体状态明显好过新来的人。”
韩德君等人离队因老伤 郝国华:国家队体能训练比俱乐部更系统
前段时间,韩德君、李晓旭等球员相继因伤离开国家队。与此同时,多家媒体指出,男篮国家队训练时间超长,似乎暗示着大训练量与伤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一时间,各种说法甚嚣尘上。一名篮协官员苦笑:“最近,好多朋友专门来问我,你们怎么把球员都练伤了?”
为了击碎传闻,上周末,中国篮协紧急通知媒体记者,将召开一次公开的交流会,回应相关说法。其中,参会代表甚至包括了国家队的队医和体能教练。篮协与国家队的如此安排,实属罕见;但考虑到争议话题,他们的参会并不让人意外。
队医罗安民详细介绍了国家队球员的伤病情况,其中,9名球员存在老伤,包括已经离队的李晓旭、韩德君、贺天举等人。其中,韩德君的膝关节和肘关节有老伤,贺天举的膝关节软骨存在挫伤。值得一提的是,只有2名球员存在新伤,分别是耐克峰会上扭伤脚踝的周琦,和训练中撞伤膝关节的睢冉。
国家队领队郝国华表示:“漫长的联赛,和一周三场的赛程,球员难免会疲劳。具体到每个人,受伤的原因很多,不仅是联赛。但是,相比于俱乐部,国家队体能、力量的训练更为系统。”
体能训练全队分六组 “宫一期”远胜“宫二期”
本次话题的中心,集中在男篮国家队的训练强度,和“三从一大”的核心理念。上周,中国男篮体能教练、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王卫星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大运动量训练和科学训练本身并不对立,可以相互配合。
今天,王卫星特意播放了一段男篮训练的视频片段,解释了“背水袋”训练脚步动作的理论基础。他说:“训练的目的,是让球员获得高水平比赛的能力。”
结合视频,王卫星介绍:“我把运动员分成了六组,根据不同的能力,制定不同的训练标准。”他特别指出:去年参加过国家队集训的球员,明显表现出了更好的身体能力。“六组中的前三组,都是去年的老面孔。今年新来的,都在后三组,包括老将刘炜。”
王卫星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与恢复重点实验室主任。作为该领域专家,他解释道:“宏观讲,运动员首先要有技术能力,技术达到一定层次后,身体能力就很重要,其中就包括耐力。当身体能力达到了高水平比赛的要求,再完善心理层面,达到更高层面。”
另外,他还解释了球员的疲劳问题:“让运动员换种练习方式,也是一种休息。比如上周,大家前一天的训练很疲劳,结果第二天,所有人都兴高采烈地去踢球了。”郝国华介绍,国家队已经在考虑多让球员休息放松,比如大运动量后的24小时假期,或者安排参观和访问,丰富训练的内容。
领队:宫鲁鸣对自己更严格 膝盖已伤至难以弯曲
郝国华说:“即使不站在领队的角度,只作为旁观者,也必须要说,宫鲁鸣是一名好教练。”
“我想曝一个料,说出这件事,我甚至没征求过宫鲁鸣的意见。”郝国华说,“上周,宫指导做了一次检查。结果显示,他膝盖的伤势已经很严重,甚至已经很难弯曲,必须进行关节镜手术。但即便如此,他依旧亲自示范动作。要知道,宫指导已经是快60岁的人了。”郝国华动情地说。
谈到大运动量的话题,郝国华表示,如今的中国男篮已经不是亚洲霸主,年轻球员需要更努力,把失去的冠军夺回来。“此时此刻,伊朗、韩国也在训练,大家都在向前走,我们就必须跑步前进。为了心中的目标,付出是必须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