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张荣锋 刘海
“右手举高一点,左手托住胳膊肘,胳膊抖一下鹰的翅膀就张开了,这样拍出照片更漂亮。”头戴枣红色小圆帽、身穿黑色夹克和牛仔裤的胡万江·伊力亚斯一边做示范,一边耐心为三名北京游客讲解与雄鹰合影的要领。
三个月前,胡万江带着他3岁的雄鹰“勃尔古特”来到全冬会高山滑雪赛场――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从事“与雄鹰合影”的营生。在滑雪场的一角,胡万江的招牌上写着“专业相机照相20元,手机自拍10元”。
今年39岁的胡万江家住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塔勒德镇。草原上的哈萨克族人,有驯鹰捕猎的传统习俗。每逢冬季,猎手骑马架鹰,奔驰于山林草原。“以前,‘能骑马、会驯鹰’是我们哈萨克族男孩成长为男人的重要标志,我们都渴望像鹰一样自由飞翔在天地间,”胡万江说。
胡万江出生于驯鹰世家,他的爷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驯鹰老艺人。从小耳濡目染,胡万江早已把鹰当作生活中的亲密伙伴。“我的这只鹰是不到一岁时抱回来的,当时它的右肩胛骨受了伤,”胡万江回忆他驯养“勃尔古特”的经历。在精心喂养下,“勃尔古特”一天天康复。“现在人们生活好了,逐渐放弃了驯鹰捕猎的传统生活方式,不少人进城打工,驯鹰人越来越少,可是外地人对驯鹰却充满了好奇。”为驯养这只雄鹰,胡万江特意向林业部门申请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按照有关政策,驯化的鹰在年满5岁进入繁殖期后,就要放归自然。
去年5月,胡万江带着“勃尔古特”来到乌鲁木齐,在新疆国际大巴扎上展演了5个月。“很多外地游客就是通过它了解到我们哈萨克族人的驯鹰传统文化的。”
即将开幕的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给胡万江带来了新的机遇。去年10月,他带着雄鹰“转战”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为游客提供拍照服务,展示驯鹰文化,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不菲的收入。随着冬运会日益临近,前来滑雪和观光旅游的人明显增多。“最近这十几天每天差不多收入1000元,好的时候一天能有2000多元,”胡万江很满意地说。当记者提出要为他和“勃尔古特”拍张照片时,他特意摘下了雄鹰的皮质眼罩(与游客合影时雄鹰通常需要戴着眼罩),让它正视属于自己的荣耀。
“我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到新疆,感受这里的美,让天山雄鹰留在更多游客镜头里。”
随着快门“咔嚓咔嚓”接连按下的声音,健硕威猛的雄鹰与游客灿烂的笑容连同白雪覆盖的雄伟天山一起定格在镜头和记忆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