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北京空气严重污染。雾霾之下何处健身成为当日在京参加全国“两会”体育界别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他们认为,国家应该加大室内健身场馆的建设力度,这也是公共体育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意。
全国政协委员、曾经担任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的刘敬民说,雾霾天气导致户外运动受到很大打击。北京市自行车协会从过去的七八百人变成如今的一两百人。所以,我们要搞室内运动,建设不受气候影响的长久锻炼的场所。
“目前国家资金更多倾向于建设大型场馆,但比赛结束后,大型场馆的利用率问题一直是个世界难题。社区的体育场馆是群众家旁边的体育场所,比大型场馆更重要。”全国政协委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卞志良说。
雾霾天气,活动场所缺乏,以及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热情三者间严重掣肘。记者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即使是雾霾天气,户外健身锻炼的人也并不是少数,很多人锻炼的场地距离他们家还有一段距离。
2014年10月,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到2025年,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乡镇、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体育界委员认为,未来,各级政府为全民健身事业配置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增大,新型公共体育设施应该成为重点。
卞志良建议,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重点在社区等人群集中地区建设多功能中小型科学健身场馆,配置公共健身设施和智能化体测设备。
他认为,此类健身场馆的好处在于室内健身,场馆内的设施可以得到有效维护。同时,场馆安装全民体测设备,让人们了解自身体质状况,减少盲目健身。
此外,卞志良表示,场馆内公共体育设施不再是单纯的路径产品,要融入互联网新技术和娱乐性,满足人们丰富多彩的、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