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未发布先体验 小米公路车广州试骑会

美骑网BIKETO 阅读(0) 评论()

  

  虽然3月22日才正式发布和公开销售,但是小米的自行车并不想藏着捏着,因为骑记早早开始了车友试骑活动,首站设在骑记的大本营厦门,只有当地的车友参与,规模不大。今天小米自行车QICYCLE R1的试骑会来到了自行车圣地广州大学城,提供了5辆公路车给车友试骑,提前解开这款售价19999元的小米自行车的神秘面纱。

  骑记为了消除车友的成见,将在首发的6个城市(厦门、广州、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都进行试骑会,听取车友的意见,累计下来作为后续产品的参考。这种未发布先体验的做法,非常值得其他品牌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打通品牌与车友隔阂的办法,直接聆听消费者意见也是一种尊重。

  作为小米自行车的设计方和主导者,骑记深知车友对互联网团队造自行车的不信任,特别是智能单车与普通车友之间还有很深的隔阂,容易引来骂名。所以他们即使背负小米智能生态链产品的身份,但是在此次试骑会上也不断强调自己做的不是智能单车,而只是一辆高性能的公路车产品,车上的电子元素也有且只有SHIMANO 6870电子变速和功率花鼓。至于其他智能单车上常见的踏频、速度检测,GPS定位与导航等功能,骑记的营销人员打趣地说,还是由车友自己买配件来支持吧,这样的整车设计更像传统自行车厂商的作风。但是如此干净的小米自行车,还是让笔者觉得意外和一点点小失望的。

  

  骑记虽然以APP进入自行车行业,也拿着小米的投资,但这次QICYCLE R1的开发人员真是非常传统,其中首席测试官是业内人称“刀疤川”的资深自行车杂志技术编辑,整车设计师王先生则曾在Cannondale、RIdley、SCOTT、CERVELO等品牌任职,并主导设计多款主力车型。

  据介绍,QICYCLE R1整车由骑记自己设计,车架由台湾TOPKEY(拓凯实业)代工,并最终交给台湾永琪车业组装,为了保证整车质量,基本上所有生产环节都在台湾进行。因为生产重心在台湾,所以他们的研发和生产速度也算不上快,整个项目花费了14个月。

  

  QICYCL R1的几何图,现场试骑的车友都认为R1是一辆偏竞技性的公路车,几何角度较为激进

  

  由于骑记试骑会事先没有大力宣传,所以官方渠道只有25人报名,但是活动现场还是来了不少广州周边的资深车友,包括车店主、UBIKEU车队成员,而业余选手张诺、波仔等也来“凑热闹”。

  

  在车友群众还包括国产功率计团队Final 11核心人物“轮帝”和啊新。虽然近期PICA功率计遇到延迟交货的问题,但是现场轮帝还是挺乐观的,并透露野兽、骑记和乐视都曾想过用PICA功率计,而骑记因为交货期的问题转而自己研发功率花鼓去了。没错,乐视的第二代智能单车也即将到来。

  

  在试骑会现场,骑记拿出了R1整个设计流程中经历的几个模具,包括开始的铝合金样板、塑料CNC测试模板和白色涂装的碳纤维样本。按骑记工作人员的说法,他们举行试骑会是想把自己的车方方面面都呈现在车友面前,用实物来打破猜疑。

  

  和台北展拍到的照片一样,R1的整体涂装采用哑光的磨砂黑,整车设计偏向爬坡型的综合大组公路车,采用了T800级别的日本三菱碳纤维制作,整车重量约为7kg,并配有电子变速和35mm框高的碳纤维轮组。如果从这个配置来看,它19999元的价格虽然并非超值,但是也有一定的竞争力,市场表现还是取决于小米和骑记的品牌号召力如何。

  

  根据现场称重,R1的车架重量为855g,和官方宣称的850g(正负5g)很接近,重量符合预期,而前叉366g的重量也可以进入轻量化阵营。据骑记工作人员介绍,R1车架、前叉、座管的总重量约为1400g,虽然算不上超轻量化,但是在2万元以下的产品中还是很亮眼的。

  

  在上管前端有R1和QICYCLE字母的贴标,车架总体的磨砂质感还是不错的,只是对于一个新晋品牌来说,如此低调的涂装是否过于“老成”呢?变速线内走线处于下管前端,据观察,入线口非常小,并且为非可拆式,换言之R1的车架只支持电子变速,车友如果想升级变速套件,只能选择SHIMANO Di2、CP EPS,当然SRAM无线变速是一个更方便的选择。

  

  在上管后方,有三行字母,代表R1车架上的三个关键技术,UHFO技术能让碳纤维有更高顺向度,减少皱褶的几率;ULV技术让RI的多层碳纤维之间的空孔率降低;HMF也就代表着车架所用的碳纤维型号。据台北展的官方资料,QICYCKE R1获得台北iF创新奖和德国红点设计奖,而骑记也是第一家仔细讲述自家碳纤维制作技术和所获奖项的互联网团队,很有向传统自行车厂商看齐的感觉。

  

  R1的立管上带有UCI认证的贴纸,根据上面的编码,好奇的美骑编辑特意上UCI官网搜索,证明这是真的。骑记的工作人员称,由于样板车制作的期间UCI认证仍在审查中(审查期长达4个月),未能赶上涂装,但以后的零售版车型,UCI认证都会以涂装,而不是贴标的方式呈现。

  在尺寸方面,R1的设计明显偏小的,M码的车架适合身高168~178cm的车手,明显较其他品牌小上一个码,对矮个子车友来说是一个福利。虽然码数已经偏小,但是据试骑会现场身高超过170cm的车友称,M码对他们来说有点小,而身高171cm的笔者觉得尺寸刚好,所以车友在选购时需谨慎挑选尺码,或后续更换把立、车把来调整。

  

  在R1上,锥形头管、铝合金小弯把等设计也是较为常见的,只是原装的fizik的把带虽然较粘手,但是过于单薄,缺乏对地面震动的吸收这问题对普通车友有点不友善,可以列入购车后应该更换零件的名单中。

  

  在坐垫方面用的是fizik的ARINE,此款蛇级别的坐垫此时对于柔韧性一般的车友来说很不友好,可能看起来逼格比较高,所以才被众多品牌商选择为整车原装坐垫,其实很多顶级职业车手即使用fizik的坐垫,也会挑选牛或者蜥蜴级别的坐垫产品。

  

  在试骑会现场,每一辆R1上都配有一个佳明的码表,而不是让车友使用骑记APP实在让人惊喜。骑记的工作人员称,配佳明码表是为了让车友观察功率数据,因为QICYCLE功率花鼓支持ANT+协议,支持大部分的码表产品,当然也支持手机APP,在功能上没有排他性。在另一方面,R1上的这个90mm的原装把立真的只是一个把立,里面并没有电子零件。

  

  R1使用SHIMANO 6870大套,其中腕组中的SHIMANO控制器固定座很贴心和实用

  

  

  SHIMANO 6870前后拨的出镜率近期有点高。R1将SHIMANO的电池隐藏在座管中,这是一个隐藏式电池的普遍设计,而R1的水滴状座管把电池固定得很牢固

  

  R1的前叉非常笔直,在设计上以高刚性为主导思想,而下管的造型就有点奇怪,管径由头管到五通逐渐缩小

  

  在后下叉靠近五通的地方,R1设有一块金属的保护块,能减少掉链和地面泥沙对车架下管的伤害,这个设计在Cannondale的车型中很常见。

  

  

  R1的前后花鼓都是印着QICYCLE的字样,其中后面的功率花鼓就是这台车的一大卖点。这个功率花鼓是骑记与台湾厂商合作研发的,不但用在R1上,还会进行单独售卖,单价为699美元,目前在国外已经开售。一些车友在试骑后反应,功率数据较平常有一点偏高,但总体还是较为准确的,而骑记的技术人员也称功率花鼓的数值会较普通功率计高2.5%。在骑行感受方面,有车有反映,重量较大的功率计花鼓是轮组在启动时较为拖脚。

  

  R1上功率花鼓的续航时间为30~40个小时(骑行时),后续可以通过蓝牙链接骑记APP进行固件升级,提升续航能力。在充电方面,花鼓上有带磁吸功能的充电口,只要把充电器放在旁边就能自行接上并充电。

  

  R1的原装轮组也采用胖圈设计,增强轮组的气动性能和侧向刚性,而原装轮胎规格也为25C,这也是现在公路车的一个潮流了

  

  车友如果在小米智能家居众筹期间购买R1,骑记会赠送系列工具,包括打气筒、扭力扳手、薄片扳手等。不过在后续的官方、线下的销售渠道里,这个礼包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小米的海报中,腕组吊芯里的电路板很吸引人,但是拆出来后,发现为了防水,电路板是不可见的。但是这里的电子部件也没有很神,只是作为一个信号的中继器,帮助佳明早期的码表(Edge 510、800等型号)更好地接收功率花鼓的数据,还有将花鼓的ANT+数据转化为蓝牙信息,传递到手机中。据骑记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吊芯如果车友不喜欢,是可以拆除的,并不会影响整车性能。另一方面,他们正与SHIMANO商谈,未来骑记APP上可以显示SHIMANO电子变速的挡位、电量等信息,他们是继佳明后,第二家跟SHIMANO达成这种合作的品牌。

  

  在听了骑记工作人员的介绍后,20名车友分四批进行大学城一圈(16.5km)的试骑测试

  

  车友测试一下用两根手指举起这辆7kg的整车能支撑多久

  

  当天试骑的车友还是较多元化的,有身穿整齐装备得骑行达人,也有来不及换骑行服的车友,当然在大学城还很容易被其他拉练的骑行者乱入。

  

  试骑也要拿出真本事来

  

  为了尽早体验到小米自行车的性能,美骑也派出了蔡师傅(右侧)和张大法师(不在图片中)参与试骑

  

  虽然身穿便服,但是这位车友的下坡姿势依然很妖娆

  

  广州大学城是一个公路车骑行的绝佳地点

  经过四轮的试骑后,车友都提出了许多的意见。首先他们都承认QICYCLE R1是一辆刚性十足的公路车,性能水平不比其他品牌的同级别车型差,也打破了他们对互联网团队造车的印象,对于他们这种专注于做一辆好车的目的感到惊喜。

  在不足的方面,主要集中在原装把立较短和坐杆后飘值不够,造成座舱空间不足,骑行姿势不够舒展,还有40cm宽的弯把会造成控车的不稳,也有车有提出前叉的前伸量稍显不足的问题。至于车架的舒适性方面,高手们觉得R1在车架硬度、刚性和舒适性之间取得不错的平衡,即使有一点颠,也不会影响车头的操控感,而部分车有就会觉得车架吸震性不足。这可能是高手为了性能可以忍受的颠簸,对于一些车友来说就太过了。

  总体来说,小米智能生态链产品的QICYCLE R1在试骑之后给人一个奇怪的感觉,基本定位在高质量的竞技性公路车,19999元的售价也和烧钱抢市场份额的经营策略无缘,让人觉骑记更像是一个靠卖车赚钱的传统自行车品牌,而不是互联网思维下的创业团队。而被纷纷猜测的智能模块被压缩至“毫无地位”,甚至没有在R1上对骑记APP进行捆绑,对所有的码表和骑行APP持开放态度,让人大跌眼镜,小米整天挂在嘴边的生态系统毫无影踪。不过骑记人员透露,他们也会尝试与小米的其他产品进行对接,但很难在R1上实现,而华尔街日报上透露的低端电助力也确有其事,只是22日还不会露面。

  责任编辑:hzh

  (美骑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与我们联系。)

sport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sports.sohu.com/20160321/n441287619.shtml report 8990 虽然3月22日才正式发布和公开销售,但是小米的自行车并不想藏着捏着,因为骑记早早开始了车友试骑活动,首站设在骑记的大本营厦门,只有当地的车友参与,规模不大。今天
最后修改于2016-03-21 05:22:59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