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足协仍是“保姆思维”,梅西C罗有机会来中超吗?

  近日,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日前给中超俱乐部下发《关于修改中超联赛规程有关外籍球员报名条款的征求意见函》,《意见函》提出,2017赛季拟将目前中超联赛的外援上场名额由“4+1”调整为“3+1”。

  按照“3+1”方案,各俱乐部仍可在一线队报名“4+1”的外援人数(5名外援,其中至少包含1名亚洲籍外援),但每场比赛的18人参赛名单中只能报4个外援,其中至少包含1名亚洲籍外援。

  为什么裁减外援名额?《意见函》给出了解释——

  “近年中超联赛各俱乐部因持续引进高水平外籍球员而造成的高投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高水平的外籍球员给中超联赛带来了活力并在一定程度提高了中超联赛的观赏性,但也增加了俱乐部的财务负担,减少了国内球员的上场机会”。

  很显然,裁减外援名额的初衷就两条:第一,减轻俱乐部的财务负担;第二,增加国内球员的上场机会。

  但是,这两个理由在职业化的今天,其背后的理念显得极其落后。

  其一,作为职业俱乐部,财务状况如何是自家事,球队水平提高,球迷关注,商务合作增多,只会形成良好的财务前景。更何况,职业俱乐部相当于一个已经成年参加工作的人,已经用不着“保姆”担心他乱花钱了。如果财务状况不好,俱乐部想花钱也没钱花啊!

  结论一:此理由还是典型的大包大揽“保姆思维”。

  其二,赛场上球员水平的提高,依靠的是良性的竞争,其背后是科学、自觉而艰苦的训练,而不是通过“政策保障”让球员有上场时间。事实上,每场球场上十一个位置、十四个上场名额,就算五个外援场场都打,也还有9个名额供国内球员竞争,这个数量并不少。要竞争到上场机会,必须自己认真刻苦训练,从而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这才有提高的动力。为增加国内球员上场机会,就用政策保障的方式为国内球员硬性“争取”场上时间,其实是破坏这种竞争机制。

  结论二:此理由仍是“专业足球思维”而不是职业足球思维。

  事实上,当前中超各队大烧钱包,真正的问题不是“增加了俱乐部的财务负担,减少了国内球员的上场机会”,而是反映了各队过于注重短期成绩,忽视或者不愿抓青训体系,从而可能导致足球人才后继乏人。

  在我观察,足协本来应当是发现了中超球队过于“烧包”,想要进行适当限制。但是,在找限制理由的时候,“保姆思维”和“专业队思维”不由自主地冒了出来,导致没有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如果问题没有找到,那么,外援是减少一个还是减少几个,甚至是直接要求不准买梅西、C罗,最终都只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而“减少俱乐部的财务负担,增加国内球员的上场机会”的初衷却永远也无法实现!

  (鸭少绝杀原创文章,内容合作请留言或微博留言)

sports.sohu.com true 鸭少绝杀 https://sports.sohu.com/20161227/n477025963.shtml report 2250 近日,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理事会执行局日前给中超俱乐部下发《关于修改中超联赛规程有关外籍球员报名条款的征求意见函》,《意见函》提出,2017赛季拟将目前中超联赛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