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下午中超外援限制政策、中超和中甲U23球员强制政策终于来了:2017赛季,中超外援报名、注册依然是5人;18人报名名单中最多还是5名外援,但是每场比赛累计上场外援最多三人;上场外援不再对亚洲外援和非亚洲外援进行限制;在中超报名的18人名单中,必须有两名U23以下球员,其中必须有一人为首发。
这样的政策,不是中国足协和各俱乐部协商研究的结果,而是在上级的干预下,中国足协直接以文件的形式通知给各俱乐部。这样的结果,一是因为国家队在12强赛上的尴尬现状,让高层非常不满;二是本土球员的空间被外援压制;三是年轻球员得不到更多出场机会,影响到各级国家队征战大赛的成绩;四是天价外援和天价年薪影响太大,上级对于这种现状不满意。
在这些政策中,影响最大的还是外援新政。因为2017赛季中超的转会窗口早已开启,很多俱乐部都完成限引援工作,而且今年还引进了很多天价外援。像需要征战亚冠的上港和申花,基本已经确定了5位外援,甚至还存在埃弗拉和登巴巴这样的第六外援。无亚冠任务的泰达,也已经早早敲定了全部5名外援。在新赛季外援登场人数被限制的情况下,球队新赛季的主力框架势必被重新确定。俱乐部高层费尽周折引进的米克尔、黄锡镐、古代尔耶这样的强力外援,也可能在新赛季变成板凳球员。而即便像鲁能、华夏幸福这样在这个冬窗出手谨慎的球队,也可能会让足协突然袭来的新政做出花钱甩掉大咖的举动。
在登场外援被限制为3人,且必须有1名U23球员首发的情况下,已经锁定5名外援的中超球队,要在新赛季面临2名外援坐板凳的局面。虽然限制外援登场人数,让本土球员的首发机会增加了一个,但是对于已经敲定了5名外援的球队,直接毁约损失很大,因此很可能在单场比赛中,将两名外援作为替补换上场,仅有1个替补名额留给本土球员。这客观上,也会造成一大部分优质本土板凳球员的登场时间将被挤压,而令一部分中超“边缘球员”距离失业的日子也不会远了。采取限制政策,一些资质平庸的本土球员不但很难得到重用,而且很可能在联赛竞争中被埋没,被分流到低级别联赛。
另一方面,由于登场外援由3+1改为3人,而亚冠比赛的外援限制也为3+1人,因此其实除了征战亚冠的球队之外,其他中超球队已经几乎没有了引进亚洲外援的必要。但这对于富力、国安、华夏、鲁能等多支本赛季不用征战亚冠、但却有着亚冠雄心的球队来说,一旦下赛季能够进军亚冠,还需要重新再引进亚洲外援,无异于球队架构调整的反复,也并不利于球队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