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细数中国足球职业化二十年足协奇葩政策一箩筐

  日前中国足协正式公布了2017赛季中超新政,限制外援上场人次以及强制U23本土球员出场这些措施,又迅速将足协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实回顾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足协很多荒唐的“土政策”层出不穷,那些公然违背足球发展规律的做法,多次让中国足球成为了大家眼中的笑柄。下面我们就来罗列一下这么多年来足协那些奇葩的高招。

  头球得分,一个算两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尚未实行职业化改革的中国足球就曾经诞生了一条无比雷人的规定——头球进球算两分。当时中国足协认为,中国足球应当注重培养力量型球员,这样一可以抗衡韩国、新西兰这样的力量派,二可以压制东南亚和西亚足球。于是,这条头球进球算两分的奇葩政策就这样出现在了国内赛场,然后比赛中就有球员把球带到了球门口再挑起来头球攻门……瞬间神州大地诞生一个新运动球种(头球赛)

  严重侵害球员利益的“摘牌转会制度”

  1998年,中国足协创造了一种新的转会制度,很多中国足球的老球迷对此应该非常熟悉,这就是所谓的“摘牌制度”,具体规则为:每次转会期,足协会组织一个 “摘牌大会”,每家俱乐部在“摘牌大会”开始前会把本队不再需要的球员“挂牌”,也就是将球员名字写上纸条并贴上公示板,当足协官员叫出一个球员的名字时,对这家球员有意向的俱乐部可以举牌参与竞标。“摘牌制度”最大的弊端就是球员完全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另一弊端则是如果两家俱乐部没有谈拢价格,在当时中国足坛还没有“自由身球员”概念时,球员只能回到原俱乐部,而被挂牌的球员通常在原俱乐部已无位置,因而这名球员很可能会由此被废。但就是这么一项严重侵害球员利益的转会制度,一直到2005 年才寿终正寝。(呵呵感慨中国足协的强大)

  数字6、9定升级名额

  1999年10月,乙级联赛决赛在天津举行。当时小组赛之后毅腾连铁和绵阳丰谷并列第二名,但只能有一支队伍晋级八强。当时的联赛竞赛部主任郎效农想出了高招,让两队代表分选“单”和“双”,然后再分别从0-9之间抽一个数,如果两数之和为单数,大连队晋级,如果为偶数,则四川队晋级。毅腾主教练王军先抽了个一张纸条交给足协官员,官员直皱眉头这是6啊还是9啊,王军答曰“9”,随后绵阳队总经理李海生也抽了个一张纸条交给足协官员,官员又眉头一皱,“这是几?”“机灵”的李海生连忙回答“是9”,于是依靠着个似是而非的9(也可能是6)绵阳队晋级八强。(请问你们的数学老师都是历史老师教的吗)

  禁止球员出国留洋

  为了所谓的“更好地备战世界杯预选赛”,2001年足协下令十强赛前任何国内球员都不能去海外联赛效力,这纸禁令让当时的中国国脚张恩华成为了最大的牺牲品。2000年底到2001年初,张恩华曾短暂租借英甲格林斯比队,而且他的3个进球帮助球队直接拿到5分,不过由于足协公布了留洋禁令,因此张恩华只能无奈地返回国内。多年以后,回想起当初的那段经历,张恩华还十分遗憾地表示:“如果不是当初响应足协号召,我有信心在英超赛场上站稳脚跟。”

  抽扑克牌定联赛亚军

  2002年甲A联赛,还出现了这样荒唐的一幕,联赛收官战后,在冠军大连实德身后的深足和国安两队积分相同,足协想出一妙招决定两队的名次——抽扑克牌。结果抽到了黑桃Q的深足力压国安拿到了亚军。实际上,按照国际惯常习惯,积分相同情况下完全可以参照双方对阵胜负关系、净胜球差等因素进行排名,可咱的足协偏偏就是能玩出这么另类的高招。

  联赛取消升降级

  在2001、2002年和2004、2005年,中国足协曾将两次取消顶级联赛的升降级。尽管闫世铎推行该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国足冲击世界杯,但由于没有了升级欲望和降级危险,联赛质量明显下降,并且成为了假赌黑疯狂生长的沃土。闫世铎此举,不仅险些摧毁了整个职业联赛根基,亦让之后中国足球陷入了长时期的低迷。

  限制每队国脚数量

  2004年,中国足协还推出了一条转会禁令,明确表示如果如果一支球队拥有4名或4名以上的国脚,将不允许再转入新国脚。对于该政策,足协解释称是为了防止俱乐部实力的两极分化,可国家队每次集训的名单人选都有变动,国脚的定义还如何精准核算,于是这场闹剧仅实行了一段时间就不了了之。

  备战奥运,每队U20球员不能少于两人

  2005年,同现在的中超新政类似,足协也曾经出台了一项目的旨在培养国内年轻球员的政策,当时为了保证“08计划”(奥运计划),足协规定凡没有向08奥运队伍输送球员的俱乐部,每场比赛20岁以下球员上场人数不得少于两人,上场时间不得少于半场,否则以0-3判负。但在当时,这项规定受到了很多中超俱乐部的抵制,于是足协只好宣布取消。

  输球才能保级进中超

  中国足协还曾为2004年首个中超赛季制定了很奇葩的准入制度——2002赛季的积分乘以0.5加上2003年的排名来决定中超名额。结果2003赛季甲A末轮,当时重庆力帆必须输给青岛,让对手名次超过天津,重庆才能力压天津成功冲超,这也就出现了十分荒唐的输球才能保级现象。好在最终力帆如愿输球的情况下,天津击败了国际,才帮助足协避免了联赛中“输球保级”的尴尬。后来在2009年足坛反赌扫黑风暴中,重庆与青岛的这场球被认定为假球,多名参与假球人员也因此锒铛入。

  上座率不到1万要被罚

  2007年初,中国足协在香河召开中超、中甲老总峰会,足协纪律委员会秘书长马成全表示为提高上座率,2007年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各俱乐部加大工作力度,推陈出新想办法将球迷吸引到赛场。为加强约束力,足协设定了惩罚措施,中超委员会将出台一条规定,联赛平均上座人数低于5000和1万人的俱乐部,将在年终联赛分红中分别扣除10%和5%。尽管2007赛季,在这项政策的“刺激”之下,中超和中甲都出现了组团观赛的现象,去现场的球迷人数是增多了,但到底有多少是真球迷,这却十分值得思考。

  没钱分红啤酒充数

  2009年年底,由于中超的经济形势不景气导致收益不足,因此原本应当高高兴兴从足协领分红的各俱乐部,只是从赞助商那收到了790箱啤酒。另外,为安抚各俱乐部,足协还安排赞助商给每个俱乐部老总发了一台数码相机。(正好可以拍个全家福)

  中场休息长达30分钟

  为了在2010中超联赛最后两轮比赛中尽可能杜绝故意拖延开球时间、操纵比赛结果等现象的发生,中国足协想出了一个高招,那就是将中场休息时间由15分钟延长至30分钟,以方便8场比赛的下半场比赛能够“同时开球”。此外,足协还不忘补充规定,“各个赛区都不能在现场播报本轮其他场次的即时比分”。

  亚冠球队外援6+1政策

  2012年6月,中国足协同意了恒大俱乐部提出的关于“恢复放宽亚冠球队外援名额议案”,允许参加亚冠的中超球队外援名额可以放宽到6+1(6名非亚洲外援和1名亚洲外援),但中超联赛每场比赛仍然维持只能5人报名,上场3+1的原有规则。其实该政策曾在2010年首次实行,2012年恢复仅仅半年之后,中国足协便取消了这项规定。

  再来看一看中国职业联赛这20多年来的外援政策,感觉外援们在中国混口饭吃也非常不易,因为随时都会面临着被动下岗的风险。

  1994年 甲A各队可注册3名外援,并且能够同时上场

  2001年 各队不得引进外籍门将,其余规定不变

  2003年 甲A各队可注册4名外援,但最多3人同时上场

  2004年 中超各队可注册3名外援,但最多2人同时上场

  2005年 中超各队可注册3名外援,但最多2人同时进入大名单

  2007年 中超各队可注册4名外援,但最多3人同时上场

  2009年 中超开放亚外名额,与亚冠接轨,每队可注册5名外援(至少包括1名亚外),允许包括亚外在内的4名外援同时登场

  2017年 中超每队可注册5名外援,并且取消亚外政策,每场比赛最多3名外援上场

  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领域的各项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但故步自封的中国足协却不愿意照搬或者借鉴国际足坛那些非常成熟的理论,偏偏要另起炉灶,搞了一些诸如“6、9定升级”、“扑克牌定亚军”这些土办法,最直接的后果便是2004年国足世预赛小组赛与中国香港的最后一场比赛中,足协居然会在计算是该“进七球”还是“进八球”这么简单的算术题目时竟会出现重大失误,结果导致国足小组未能取得出线。而取消联赛升降级的政策,更是直接造成了02年世界杯之后,中国足球陷入了最为低谷、最为黑暗的十多年惨淡时光。

  如今随着大牌球星们的到来,国内联赛的观赏性正与日俱增,中超也从昔日被人奚落的笑柄,逐渐成为了让世界足坛刮目相看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中国足球在整体上亦呈现出了步入良性发展道路的迹象。因此,我们希望在中国足球这块蛋糕不断做大的今天,足协再制定一些自上而下、各俱乐部必须接受的政策时,能够认真贯彻习 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即“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凝聚智慧和力量,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就像所有球迷戏称的但愿在有生之年能再次看到中国的国旗能飘动在世界杯的赛场)

  (本文原创如果有需要分享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sport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sports.sohu.com/20170119/n479081452.shtml report 6755 日前中国足协正式公布了2017赛季中超新政,限制外援上场人次以及强制U23本土球员出场这些措施,又迅速将足协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实回顾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