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让孩子学滑雪的父母都是智障?

有马体育 滑雪 阅读(0) 评论()

  ▼

  新年才开始没多久,就有两条鲜活的生命陨落在滑雪场。

  1月16日,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一名女研究生在崇礼万龙雪场滑雪时意外身亡。仅仅两天之后,且是在同一个滑雪场,又有一名年仅10岁的北京小男孩在从雪道上跌落山崖,抢救无效。

  受冬奥会的热捧,滑雪运动成了这个冬季最时髦的运动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滑雪发烧友,其中关于儿童滑雪的俱乐部和滑雪冬令营更是办得风风火火。吉林省还特意设立了“世界雪日暨国际儿童滑雪节”,今年的世界雪日活动将有30万儿童参与其中。

  但越是洋气流行的运动,越容易变味。

  原本一项有益身心健康且极具趣味性的运动,也随之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连刹车拐弯都不会的新手被放在高级赛道上单独滑行,刚学会用雪橇的初级水平就被逼迫上升到难度更高的等级。

  在某些大人的眼里,这项能促进孩子骨骼发育、提升平衡力的滑雪运动,拥有这些优点好像还不够。他们把滑雪这项时髦的运动,当成彰显他们与众不同以及显摆家庭生活优越的利器,而他们为了能在他们的朋友圈中称霸,更是着急无知的逼迫孩子提升速度和等级。

  当然,这不是针对这位年仅10岁小男孩死亡原因的评判,而是在儿童滑雪的热潮出现后,确实出现了不少这样略显智障的家长,让我们不得去好好反思,带孩子去学滑雪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我们生活的社会从不缺乏比较,家庭条件、考试成绩,就算是滑雪场上,你也要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有位作者就曾在他的公号上写下了有关于此的见闻。在去年长白山的雪场中,有一位四岁左右的小女孩,原先只是在雪坡上玩塑料的小雪橇,她妈妈在拍腻了她玩雪橇的照片和视频后,就要求孩子去滑魔毯。

  滑雪场魔毯就是实际上是滑雪者的电动传送带,它可以贴住滑雪板,防止下滑。虽然它的特点很适合初学者,但对于仅仅四岁的小女生来说,这是一项艰难的挑战。在小孩紧拉住妈妈的手表现出畏惧感时,她妈妈给予的回答却是:

  “你看,人家那么小的小孩都在滑!”

  “你看大不了就是摔一下,又不要紧的!”

  “你魔毯都不去,我们不是白来了嘛今年!”

  从她的言语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这样的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在任何赛道上的落后,或者说是不能接受他们自己任何方面的落后。所以他们着急、焦虑,哪怕孩子没有达到这个水平,也必须为了荣誉而上。

  另一个相似的例子发生在今年,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参加了中级道的课程。当她乘坐着缆车到中级道上时,当即就因坡道过陡而下滑摔倒。如果掌握上一个等级课程的人,是完全可以自己独立下滑一段距离,而在这样简单的基础实践中,小女孩所具备的技能根本表现出她根本无力承担中级道的难度。她不仅不会下滑,也不会使用滑雪杖让自己站起来,最让教练崩溃的是,她连犁式转弯也不会。

  “为什么犁试转弯都没学过你上什么中级道啊?”教练举手无措的发问不无道理。在滑雪技能中,犁式转弯是滑雪转弯的一个重要基础技术,只有驾驭了犁式转弯这个“源头”,才能学习其他转弯技术。

  和国外上赛道前要测试技术水平不同,目前国内只要家长的一面之词。这位不会犁试转弯的小女孩之所以能站在中级赛道上,不过就是因为她妈妈自我又自信的评判:“早就会滑中级道了”、“在魔毯就是浪费时间”。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是不是走的太远了,我们就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一项重在趣味的运动成了孩子天赋异禀的证明,用强扭的结果来称霸自己的朋友圈,这种莫须有的肯定叫做自信?

  滑雪是一项意外性很高的运动,其中不可控的因素就算是经验老道的人也很难操控。这次在崇礼万龙雪场意外身亡的北大女研究生和10岁小男孩,之前就是有一定经验的滑雪者。滑雪场上意外性告诉我们滑雪并不是孩子刚性需求的运动。

  而说起滑雪场上的意外悲剧,最令人记忆深刻的还有因滑雪而导致昏迷的车王舒马赫。

  三年前,舒马赫带着自己14岁的儿子和朋友们一起去滑雪。他不仅是赛车界的冠军王,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滑雪爱好者。

  当时为了照顾同行的孩子们,他特意追随在大部队的后面。这时一个朋友的女儿突然栽倒在滑雪道上,舒马赫为了帮助她站起来,自己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不小心滑到了被积雪掩盖的岩石堆,被绊倒后他的头部狠狠地撞上了其中的一块岩石,右侧的太阳穴出血不止,伤口一直裂到后脑勺的位置。

  虽然我们不知道舒马赫现在是否还在险境中,但唯一能确定的是,这场意外让他距离重返赛场的日子还很遥远。

  这样的意外性,在我们国内的滑雪场更是被成倍放大。

  崇礼区作为2020年冬奥会的三大赛区之一、被誉为“一座滑雪板上的小城”,三天内连发两起意外死亡事件。北大女学生被拉起来时身下都是血,赛道现场无监控难以知晓具体受伤原因,在意外发生后一段时间里,警方及宣传部门均称对此事不知情。10岁小男孩意外跌落的原因也只能靠寻求目击者这唯一渠道。

  另外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参与救治两起滑雪身亡事故的崇礼区人民医院的工作人表示,这里几乎每天都有因滑雪受伤的患者来医院就诊,高峰时一天在40—50人。

  这样的受伤率让我们在质疑滑雪者本身的技巧和素质外,也忍不住发问,连滑雪胜地都是这样的防护措施,国内其他滑雪场该是何种程度?

  国际滑雪业咨询专家劳伦特·凡奈特曾对中国的滑雪业进行评价说:“中国人把滑雪视作与保龄球一样的休闲娱乐活动”,然而,“只有不到20座滑雪场接近西方与日本的行业标准。”

  我们专家也承认国内的滑雪场跟国际水准确实存在一定差距,比如说国内雪场基本没有直升机救援的停机坪,雪场各类指示标志、巡逻人员配备等方面都需要较大的提升。

  除了硬性设施,在人性的滑雪规则中也有区别。就拿上述四岁小女孩的例子来说,在国外滑雪滑雪的级别是要通过测试熟练程度来评判,而不是我们国内用简单的一句“去年就已经滑得很好了”,这样的话就能说服教练。

  所以,滑雪场上不可控的意外因素加上国内不完善的滑雪机制告诉我们,如果不是因为孩子有兴趣和意向之外,滑雪运动并不是孩子最好的运动选择。而有些家长的智障行为又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为了追赶时髦逼迫孩子上场。

  这样的情景让我想到了今年另一个火爆的马拉松赛事,爱健身的人抢着参赛,爬个楼就气喘的人也争着瞎跑,仿佛不参加就意味着没赶上这股时尚潮流。明明是一项促进全民健身的运动,不懂跑步常识的小白们却因此猝死。

  全民健身的运动不是只有马拉松,还有广场舞。滑雪运动也是如此,比滑雪锻炼效果好且危险性更低的运动项目不胜枚举,乐在其中也要量力而行,运动的最宗旨不就是一场for fun的修行吗?

  真的,谁也不想看到10岁小男孩在从雪道上跌落山崖的悲剧再次发生。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ikids)

  END

  欢迎关注有马体育微信公众号ID:youmatiyu

sports.sohu.com true 有马体育 https://sports.sohu.com/20170122/n479368854.shtml report 4452 ▼新年才开始没多久,就有两条鲜活的生命陨落在滑雪场。1月16日,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一名女研究生在崇礼万龙雪场滑雪时意外身亡。仅仅两天之后,且是在同一个滑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