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又见SABR!其实费德勒的风骚击球不止于此

  

  在今天与米沙-兹维列夫的比赛中,我们见到了熟悉的SABR(SNEAK ATTACK BY ROGER),也就是费德勒拿手的接发球偷袭上网,让球迷不禁惊呼,那个无所不能的费德勒终于回来了!

  的确,过去半年,费德勒无疑是大家最想念的那个人。球迷们不在乎费德勒的年龄,只希望能看到他那令人如痴如醉的艺术网球。《每日电讯报》作者查理·埃克莱夏尔也适时盘点了费德勒的13大风骚击球,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

  

  当对费德勒生涯最佳击球进行筛选和盘点时,我试图挑选出这位17座大满贯奖杯得主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得分。对我而言,实在有太多的击球可供选择,但这份盘点要做的,是尽可能全面的展现这位网球天才的绝妙击球,无论是常规的反拍直线,还是令人叫绝的被动中胯下挑高球,应有尽有。

  同时,这些击球大都来自于费德勒与高手之间的巅峰对决以及高级别的赛事。瑞士人和其他球员的区别在于,在最紧要的关头,他依旧能打出精彩绝伦的网球。

1.跑动中的反拍直线球

经典战例:2008年温网决赛

费德勒VS纳达尔

  让我们从费德勒相对较弱的反拍开始。许多对手在制订战术时往往都会针对性地从瑞士人的反拍入手,最成功的践行者当属纳达尔。在2008年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上,纳达尔一次次无情地攻击费德勒的反拍位,并且以6-1/6-3/6-0的比分取得了一场压倒性的胜利。

  一个月后的温网决赛,纳达尔沿用了相同的战术,这帮助他在第四盘的抢七中拿到了冠军点。在自己的发球分上,纳达尔迅速跟进到前场,他那标志性的正手上旋球再次打向了费德勒的反拍。

  危急关头方显英雄本色,费德勒对此早有预判,他在跑动中顺势击出一记漂亮的反拍直线球,球从纳达尔身旁呼啸而过,砸在底线上,观众沸腾了。瑞士人显然不想轻易丢掉温网冠军,他顽强赢得了抢七,并将这场比赛拖入决胜盘。尽管最后输给了纳达尔,但他给球迷们带来的幸福感依旧无法磨灭。

2. 反拍切削制胜分

经典战例:2011年法网1/8决赛

费德勒VS瓦林卡

  对于其他球员来讲,反拍切球制胜分是他们极少尝试的得分方式,但对于费德勒来说,这可算得上常规武器。

  2011年法网1/8决赛中,费德勒就打出过这样的即兴制胜球。他的切球虽然缺乏力量,但落点极其精准,强烈的侧旋只能令瓦林卡望球兴叹。评论员西蒙·里德当时一声“Oh,no!”的赞叹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费德勒的艺高人胆大。

3. 强力正手

经典战例:2010年美网半决赛

费德勒VS德约科维奇

  费德勒的球迷、美国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将费德勒的正手击球形容为“灵动的鞭子”,这与德尔波特罗的“德氏钢鞭”刚好代表了两种美学,而七届大满贯冠军得主麦肯罗则赞其正手为“网球场上的最棒击球”。

  因此,只选出一个费德勒的正手击球,实在是道难题。瑞士人的正手击球变化多端,令人难以捉摸,这也正是他高于对手的地方。现世界第三拉奥尼奇去年在接受《每日电讯报》采访时就曾表示,尽管纳达尔的正手杀伤力巨大,但很多时候是容易做出预判的,瑞士人则常常令人始料未及。

  而在众多的正手击球中,我觉得应该选择一场棋逢对手的里程碑式比赛——2010年美网费德勒对阵德约科维奇。决胜盘第八局,在德约的发球局中,费德勒在反拍位迅速击出一记正手反斜线制胜分,速度与角度俱佳。在关键的局数上,瑞士人常常用自己最擅长的技术给对手施压,这个球充分展现了他“专属式”的侧身正手进攻。考瑞尔曾是这种击球的代表,而如今费德勒则更胜一筹,他的侧身正手快得就像子弹。

4. 正手假动作切球

经典战例:2015年辛辛那提大师赛半决赛

费德勒VS穆雷

  前文提到,我只会选择一个正手击球,所以看到这个标题后你一定会反驳我。但这是个做放短假动作然后推深的“罗杰专利”,与前一个截然不同。

  这个球出自2015年辛辛那提站费德勒与穆雷的比赛。当时费德勒瞄向穆雷的反手位,看上去是放短球的出手,但他凭借一记精妙的推深,令极其擅长防守的穆雷狼狈不堪,英国人甚至没有预判到费德勒的击球意图。敢于进行“即兴创作”,是这个球脱颖而出的原因。

5 过顶挑高球

经典战例:2014年澳网1/4决赛

费德勒VS穆雷

  费德勒并不以过顶挑高球而闻名,但在必要的时候,他有能力顺势打出精妙的过顶高球。三年前的澳网半决赛,面对穆雷这样一位“挑高球专家”,费德勒就完成了一次绝妙的得分。

  第三盘第九局的这一分中,穆雷的网前截击似乎要拿下这一分了,但在球即将两跳的时刻,费德勒极力伸展身体,将球吊过穆雷头顶。英国人只能在这一分结束后用力击打网球泄愤,那感觉就像是一位电脑玩家在玩游戏时突然遇到令人恼怒的黑客一样。

6. 网前截击

经典战例:2011年蒙特利尔大师赛1/8决赛

费德勒VS特松加

  

  费德勒刚出道时,网前截击已经渐渐成为“消亡的艺术”。但十多年来,费德勒却时常展现其“网前魔术师”的风采。2011年蒙特利尔大师赛面对特松加时,费德勒就打出了曾令拉夫特及埃德博格引以为傲的截击球。

7.半截击

经典战例:2012年辛辛那提大师赛决赛

费德勒VS德约科维奇

  

  与网前截击相比,更具美感和观赏性的是半截击。费德勒很爱尝试这种击球,它完美地展现了瑞士人绝佳的手感和球商。

  2012年辛辛那提站决赛,费德勒以6-0/7-6一边倒的比分击败德约科维奇,这也是两人45次交手中唯一一次出现送蛋的情形。而这个球正是本场比赛的缩影,面对德约科维奇反手斜线的过网急坠,费德勒施以无情的一记半截击,留给塞尔维亚人的,只有无奈。

8.绕柱击球

经典战例:2013年法网第四轮

费德勒VS西蒙

  每位网球运动员都梦想打出为人津津乐道的好球,如同足球场上的脚后跟进球及插花脚进球一样,绕柱击球绝对是网球比赛中最具观赏性的击球之一。它的精妙之处在于你会以为击球者在“作弊”,然而球的最终落点是在界内,这确实是符合规则的。

  2013年法网面对西蒙的这一分里,法国人的正手将角度带得很开,费德勒不得奔向场外,如果回正手斜线,那反拍一侧的空当将完全暴露给西蒙,因此费德勒的最佳选择是将球打向西蒙的反手,但必须保证质量高到令西蒙无法回出斜线球。

  费德勒的尝试成功了,他把球兜过网柱,以最短路线落在底线处。而我也再次已经意识到,这又是一记正手制胜分。

  前天对阵锦织圭时,费德勒再次上演绕柱击球的好戏,引爆全场。

9 “声东击西”

经典战例:2010年马德里大师赛1/4决赛

费德勒VS古尔比斯

  提起“声东击西”,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罗纳尔迪尼奥。这位来自巴西的足球精灵用声东击西的传球和射门带给球迷们无尽的欢乐。而费德勒这位网坛的艺术大师也将同样的表演搬到了网球场上。

  2010年马德里大师赛四分之一决赛中,费德勒迎来古尔比斯的挑战。在滑步追赶古尔比斯的一个小球时,费德勒的余光瞄向古尔比斯的右侧,似乎是要勾一记网前对角,但瑞士人却轻巧地把球打到了直线空当。“天才!”,担任解说的巴里·科文赞叹道。

  哦,没错,又是一记典型的正手制胜球。

10.胯下过顶高球

经典战例:2015年温网第二轮

费德勒VS奎雷伊

  事实上在这一项上,可供选择的球比较少,因为这种不可思议的击球对很多人来说恐怕“一生只能打出一次”。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惊人的身体平衡和手眼配合能力。而对于全面的费德勒来说,多次演绎这种击球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选择2015年温网费德勒与奎雷伊比赛时的这个球,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可以清楚地看到奎雷伊为了用正手救回这个球跑动了很长的距离,这正体现了费德勒此球的精妙之处:球速不快,却要在脚步错乱的一瞬间确保这一分能够维持下去。

11.胯下击球制胜

经典战例:2009年美网半决赛

费德勒VS德约科维奇

  

  很多球员都曾打出过胯下击球的制胜分,但同一位球员屡屡上演这样的戏码就很难得了。克耶高斯曾经做到过几次,但更多球员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更难得的是,极少有人能在大满贯的最后一两场比赛中做到这一点,这正是瑞士人的伟大之处。2009年美网男单半决赛面对德约科维奇时,费德勒就用一记无与伦比的胯下击球带出了赛末点,并且用接发球制胜拿下了整场比赛。

  德约科维奇无疑在这一分上占据主导地位,他的过顶高球使得费德勒不得不调转重心,回头去救飞向底线的球。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费德勒不仅救到了球,还打出了又平又快的胯下斜线穿越。拿下这一分后费德勒跃起庆祝,德约科维奇只能以苦笑收场。这种状态的费德勒,任何人都难以阻挡。

12.反高压制胜球

经典战例:2008年美网半决赛

费德勒VS德约科维奇

  这又是一次罕见的费德勒的独家表演,2008年美网半决赛对阵德约科维奇,塞尔维亚人再次沦为背景板。第三盘第十二局,费德勒发球胜盘局的第一分,德约科维奇的迎前高压已经让费德勒处在了远离底线的不利防守位置,但瑞士人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他紧盯来球,在球即将越过自己头顶的一瞬间打出一记妙入巅毫的反高压制胜分,球带着强烈的上旋从德约科维奇头顶掠过,并奇迹般地落在底线内。

  卫冕冠军随即高举手臂庆祝,在纽约,他无愧“大苹果之王”。

13.史上最不可思议击球

经典战例:2002年巴塞尔室内赛1/4决赛

费德勒VS罗迪克

  现在我们可以随时找到各种视频,Youtube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但在2003年,Youtube尚未成立,视频的普及率也不高,要想下载视频,常用办法是通过局域网的对等网络进行下载。2003年的一个夏日午后,朋友推荐我下载了这段视频剪辑,那是2002年的巴塞尔公开赛,费德勒对阵罗迪克。他打出了史上最佳击球,而一年之后,他在温布尔登首次加冕大满贯。

  和上一个与德约科维奇交手的回合一样,费德勒似乎已经够不到球了,但他却设法调整了步点,跃起砸出一记凌空高压,球呼啸着飞过底线。罗迪克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美国人将球拍扔向费德勒的场地,走到对面祝贺了他。诚然,这个球当时并没有帮助瑞士人夺得大满贯,但费德勒却以此展现了不容忽视的网球才华。也是从那一球开始,他逐渐赢得了“最优雅球员”的美誉。

  今天,35岁的瑞士人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宣告完美回归澳网半决赛。我们有理由期待他带来更多的精彩,只因他是费德勒,岁月催人老,但费德勒的艺术网球却能击败时间,青春永驻。

  本文转载自:tennispie网球派(tennispie-com)

sports.sohu.com true Wilson威尔胜体育 https://sports.sohu.com/20170124/n479514118.shtml report 11177 在今天与米沙-兹维列夫的比赛中,我们见到了熟悉的SABR(SNEAKATTACKBYROGER),也就是费德勒拿手的接发球偷袭上网,让球迷不禁惊呼,那个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