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年二十九|就想问你一句,回家了吗?

科元体育 阅读(0) 评论()

  民谚说:“腊月二十九,提瓶去打酒”。今天是腊月二十九了,在以前,这一天人们要提着瓶子去打酒,这也是节前最后一次准备年货。买来高粱酒,配上佳肴,在鞭炮声中全家人把酒言欢,甭提多高兴了。

  回没回家,既然你关注“科元体育”了,那小编就尽量让你感受浓浓的年味。希望来年再多多支持科元体育。

  

  零碎年货 这天要办

  二十九,去买酒。这句民俗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置办零碎的年货。腊月二十九是农家准备年货、“拾遗补阙”的一天。到这一天,该准备的年货基本上都准备好了,只剩一些零碎东西需要买。

  比如一些食物,准备得早了,容易放坏,如果准备得太晚,到时不一定能买到,选在二十九这天置备那些零碎但也必不可少的年货刚刚好。

  古人饮酒 后敬长者

  每到新春佳节,酒是宴席上少不了的主角。过年为什么要喝酒呢?因为“无酒不成年”。

  自西周开始,我们的祖先在辞旧迎新之际,就会携高粱美酒、羔羊欢聚庆贺,祈祷丰收,过年饮酒的风俗由此开始。至汉代,“年”作为法定节日固定下来,春节饮酒已形成风气。

  当然,在古代,饮酒是有很多讲究的,如今很多人对此已经不了解。比如在汉代,过年饮用年酒时要看时辰,一般是大年初一早上东方太阳微露时开始喝,其时鞭炮声响起。

  北宋时,过年一般一天要喝两遍酒,除了除夕晚上自家人团坐在一起喝酒守岁外,在白天,邻里之间还会互相邀请对饮,谓之“别岁”。

  自清代之后,酒变成了促进交流、传递感情的使者,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交功能,提着好酒拜年的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另外,古人饮酒与现在人们饮酒时先敬尊者、长者的习俗不同,他们是让年龄最小的人先饮,然后才是长者。为什么会这样呢?

  年纪小的孩子,过年了就长一岁,值得庆贺;而老年人过年了意味着老了一岁,不值得庆贺,所以排到最后喝。

  理性饮酒 健康第一

  以前喝酒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酒代表着尊贵,过年请客就要把好东西献给客人,如果没有酒就意味着对客人不重视,古老的酒文化就是要显示主人的好客。虽然酒文化是古人传下来的,但他们过年喝酒除了是一种风俗和礼节,也是为了健康。

  北周诗人庾信有诗云:“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此诗点出了饮酒除了欢庆佳节外,还有驱除恶秽、保佑长寿的作用。

  古时过春节,人们都要喝一些用中药浸泡的保健酒。椒柏酒是其中之一,将酒用柏叶、 花椒浸泡,在初一用以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之意,是春节的特定习俗。饮酒前,还要致新年祝词,称之为“椒花颂”。

  除了椒柏酒,人们还要饮屠苏酒。相传屠苏酒是三国时名医华佗采用屠苏草等多种原料浸泡而成的一种药酒,有祛邪防疫和延年益寿的功效。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元日》中就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其中“屠苏”就是屠苏酒。

  另外,古时的酒精度数也低,不会分解乙醚,人们不用担心喝多伤身。但现在的酒不同于以前,度数一般较高。而且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喝酒不再是奢侈的事情,虽然他们都明白喝酒会伤身,知道要理性喝酒、健康饮酒,但总有人喝起来难以自控。

  当然,除了健康,我们还应注意安全。“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要成了大家都懂得的基本常识,春节期间不能因为一时兴起,就把这句话抛到脑后。

  

  延伸阅读:喝酒,要知道这些常识

  1.解酒药起不到根本作用

  市面上“解酒药”的成分多数只是维生素与氨基酸等,有一定的清醒和缓解头痛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酒精对肝脏等的损害。

  2.在喝酒前吃些主食

  在喝酒前吃些馒头、米饭一类的食物,可延缓酒精的吸收速度 ,其间多喝一些水、甜汤之类,帮助酒精分解。

  一旦出现轻度酒精中毒症状,首先,停止继续饮酒,要大量喝水;其次,可以用刺激咽喉的办法(如用筷子等)引起呕吐,将酒等胃里的食物尽快呕吐出来。

  3.解酒妙招要牢记

  蜂蜜水,解酒后头痛;西红柿汁,解酒后头晕;新鲜葡萄,解酒后反胃、恶心;柚子汁,解酒后口气;芹菜汁,缓解酒后胃肠不适;香蕉,解酒后心悸。

大家都可在下方留言,无论身在异乡,还是早已团圆在家,

有份心,留个言

浓浓爱意送到家

sports.sohu.com true 科元体育 https://sports.sohu.com/20170126/n479624100.shtml report 2748 民谚说:“腊月二十九,提瓶去打酒”。今天是腊月二十九了,在以前,这一天人们要提着瓶子去打酒,这也是节前最后一次准备年货。买来高粱酒,配上佳肴,在鞭炮声中全家人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