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正手“碰撞盾”是网坛一桩悬案?

  引言:读者留声机

  

自上篇没有碰撞盾,就没有暴力正手发表后,引起很多网球爱好者的兴趣,下面列举几位繁华深处的网球知音的思考:

01 一花

  

我与这位知音的理解应该是在一个维度上,首先是承认“击球架构”的问题,或可以说“击球构架与结构”等,其次,我们都是在“碰撞”这个力学概念上去定位网球击球的性质的,其实现在很多网球技术文章缺少对网球技术的定性研究,很多还是停留在感性与经验之上的。

02 一树

  

这位朋友的赞同了我提出的“碰撞盾”是一个立体结构的观点,这样一来就把我们从“手与拍子”思维漩涡中拉到了更大的人体解剖学空间之下,更有利于从整体论角度去探索。另外朋友提出的“碰撞盾”的时间节点之前的问题,即“碰撞盾”的力量来源,也可说是动力链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力学问题,按照这一逻辑思考,这一谜团很快将会被打开。

03 一世界

  

这位友人的思考我佩服,已经超出了我现在创作的时间进度了,是我的下一部分的创作核心,这里先简单的提一点:光有碰“碰撞盾”而没有速度也不会打出暴力正手的,这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哲学问题,随后文章会解释。

  悬案:一书一视频

01 一书

我们不妨将正手“碰撞盾”这一概念扩大化,就是反手、截击、发球等技术中都有这样一个碰撞盾。对于这一提法的来源,我也在一些科研书籍中找到了蛛丝马迹,看下面这本书:

  

这是一本非常严肃的网球运动医学与科学手册,是一本非常难理解的书,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正手球的另一种击球方法是整个手臂像一个整体一样向前摆动,挥拍击球”,这对一部严谨的运动医学书籍出现了“像”这一词是很令人费解的。

  

搁置这一观点暂且不论,作者提出的“手臂整体论”与我提出“碰撞盾”应该是异曲同工的,但问题是“手臂整体论”的时间节点问题(我提出的是从拍柄底部对准球到击球前一刻)及手臂整体后还有一放松的释放过程(击球后这一整体结构就不复存在了)作者没有深入阐述。

  

02 一视频

再看下我最尊崇的网坛教父在《killer forehand》中是这样描述这一技术现象的:

  

然后教父利用两个练习方法来启发我们理解这一现象:

拉毛巾

  

巷道拉拍

  

可现在这两种方法已经被我们一些教练误用到了泛滥的程度了,抛开对这一现象的解读,尤其巷道拉拍这一练习从挥拍轨迹上来看应该是一个错误动作,我这一观点可能很多人不认可,以后文章中将再论述。

  网球禅语

  

李连杰说:“除了功夫,忘记了我这个武夫”。无论名教头还大众教学的网球人,其实就是个教球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图片与GIF素材选自网络,仅用于学习与交流)

  欢迎您在下方【留言】或后台【消息】中批评、指正、交流与互动。

  国 风 原 创 | 转 发 亦 赏

sports.sohu.com true 北京匠心网球私教 https://sports.sohu.com/20170225/n481697497.shtml report 4527 引言:读者留声机自上篇《没有碰撞盾,就没有暴力正手》发表后,引起很多网球爱好者的兴趣,下面列举几位繁华深处的网球知音的思考:01一花我与这位知音的理解应该是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