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中国阿甘大全

  

  

  

  现在,跑步比赛太多,跑者严重不够用了,包括“中国阿甘”也不够用了。

  马拉松火了以后,出现一个怪现象。很多长距离跑者,要么自封“中国阿甘”,要么被封“中国阿甘”,此起彼伏,按都按不住。

  在跑圈,文艺青年喜欢村上春树。那么,叫阿甘的又是什么人呢?

  谢占军

  

  (图片来自谢占军的微信朋友圈。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马拉松火之前,我倒是认识一个“中国阿甘”,但不知道是否第一个“中国阿甘”。他叫谢占军。

  谢占军,河南人,是东莞长安镇鞋厂的一名工人,机械车间的打磨工。认识他,是通过微博。那时跑步还不是潮流,能跑马拉松的人在我们初跑者看来,绝对不可思议。用现在的话说,叫大神、大咖、牛人。那时还没这样的说法,也还没有微信。突然一天微博上纷纷转一个能连续跑一两个月的人,赶紧去围观。

  谢占军是2007年开始他的首马,此后成为马拉松的常客,PB是2小时50分。“旁人越觉得我是疯子,我就越要证明给他们看。”2011年,他从河南老家跑到东莞,历时30天2000公里。2012年跑长征路,历时172天途径16个省市,最后跑了10589公里。也就是在这一次长距离跑步时,被媒体封为“中国阿甘”。他每天通过微博打卡,完成重跑长征路后,还继续跑到北京,与北京跑友交流,并获得时任联想副总裁魏江雷先生的装备资助。

  2013年在国庆期间,他从石家庄跑到了北京,5天300多公里。2014年,继续负重跑完318国道,还去了尼泊尔,91天5463公里。谢占军边跑还顺便参加一下沿途的比赛,比如12月底云南丽江老君山景区举办的千龟山13公里越野登山赛,改变了他的命运。他本是受朋友之邀顺路跑跑,结果获得第8名,最重要的是邂逅了自己的爱情。正是这次相遇,两人相识相知,最后于2015年结婚。

  2015年,35岁的谢占军翻过人生最精彩的篇章,此后渐趋稳定。他也结束了自己每年一次的长距离奔跑,不再只身从南跑到北,不再从东跑到西。这些年,也会参加一些长距离的越野赛,但主要精力放在一些环保公益事业,将跑步+环保相结合。

  这是一个非常朴实、善良、乐观的“中国阿甘”,很有自知之明的阿甘。认识他6年多,他从未改变过。他也是幸运的阿甘,收获了爱情建立了家庭,依然力所能及地发善心、做善事。尽管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但精神依然强大。

  跑叔孟广平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2012年,跑龄6年的孟广平,突然多了一个外号:北京阿甘。

  此前,我们都叫他跑叔,因为他微博叫“跑不快”。不过,这个名字很有迷惑性,其实他跑得飞快,算路跑和越野跑比较资深的业余高手。2012年,在“挑战8小时”公益比赛中,他斩获了40公里的冠军。《新京报》为此采访了跑叔,第一个称他为“北京阿甘”。

  相比较诸多喜欢夸夸其谈的外地媒体而言,《新京报》还是低调含蓄了很多,没有贸然使用“中国阿甘”。不过,正是这次报道,我们才知道,从2006年开始,跑叔孟广平每周至少有三天,早上5点50准时从金鱼池小区的家出发,跑步去25公里外的亦庄开发区上班,风雨不误。这个习惯,迄今11年多。

  跑叔孟广平并不认可“北京阿甘”这个称呼,认为与自己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他始终把家庭和工作放在首位,跑步只不过是不知不觉上了点瘾的爱好。跑叔在北京跑圈人缘很好,幽默阳光,热心豪爽。如今,跑叔渐渐不太外出比赛了,只有每年的北马是一个必选项。因为为人靠谱,北京一些越野赛事专门请他当关门/收容员。业余时间的晚上,跑叔带一两个训练营,指导起年轻的后生们,成为莫大的快事。

  “北京阿甘”渐渐没了踪影,跑叔依然还是那个低调、豪爽、幽默的跑叔。

  陈盆滨

  

  (图片来自陈盆滨的朋友圈。版权属于原作者。)

  2000年的春节,438个俯卧撑,600元的冠军奖金,改变了陈盆滨的一生。

  这个22岁的浙江台州小渔村的渔民小伙,突然意识到,靠比赛是可以挣钱的,这比海上打鱼可要强多了。9年的渔民生活,苦且累,一眼看不到头。

  陈盆滨开始参加各种电视吉尼斯纪录挑战赛,收获颇丰。不过,2003年,这种节目形式被叫停,他一方面转战各种户外越野赛、铁人赛、耐力赛,一方面对外求助。幸运的是,苏泊尔接纳了他,2004年,陈盆滨成为苏泊尔员工。在企业支持下,他继续外出参赛,据说在2009年,就在各种户外耐力赛上拿了26个冠军。

  从2010年开始,陈盆滨开始挑战七大洲超级耐力跑。2012年,陈盆滨28天参加三大极限越野赛,跑完600公里,其中亚马逊丛林马拉松赛,6天254公里,他一举获得亚军。也就是在2012年,他被一些媒体冠以“中国阿甘”的名号。

  2014年,他赢得南极100公里极限马拉松冠军。2015年,他100天100个马拉松,这一举动给当年的马拉松热无疑是火上浇油,大大地助推了马拉松热潮。对陈盆滨而言,这不过是自己的极限运动纪录又多一个项目而已,但对于很多普通中国人而言,却是通过他的100个疯狂举动,才开始了解马拉松。

  尽管也痴迷跑步,尽管也出身渔民,但陈盆滨始终不太认可“中国阿甘”的称呼。他要做中国的陈盆滨,而且越来越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极限达人,在央视平台的助推下,开始了自己的转型,意欲把自己塑造成跑步运动的引领者。如今,已结婚生女的他,每天苦练摄影术,在家乡打理陈盆滨能量馆,然后出席各种宣传活动。

  肖先国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2013年5月23日,重庆商报以中国阿甘报道了一个叫肖先国的长跑达人:湖南怀化农民肖先国从湖南跑到重庆大学城,途经贵阳,历时1个多月,被誉为“神行太保”、“中国阿甘”。

  据报道,肖本人自称跑遍了全国。不过,该报道下面这句话引起了轩然大波,“肖先国坚持跑步30年,跑烂400多双鞋,行程60余万公里。”——当时,微博上很多跑友纷纷质疑:其一,一年10多双鞋被跑烂,要么鞋的质量实在太差,要么数据错了;其二,30年跑了60余万公里,也就是一年跑2万公里。一年按365天计算,这意味着肖先国平均每天要跑将近55公里。30年几乎不工作,每年光是跑这2万公里就占据了大部分时间,靠什么生活,钱从哪儿来等现实问题,都很难禁得住推敲。

  这应该是最昙花一现的“中国阿甘”。目前有关他的报道,仅此一篇 ,没有其他任何报道来佐证。

  李战哲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2015年10月12日,对李战哲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天:芝加哥马拉松上,李战哲以3小时48分41秒完赛,由此成为六大满贯跑者。“平均3小时45分钟的成绩也让他成为中国60岁以上的马拉松第一人。”也就是这一年,很多媒体在报道李战哲跑完六大满贯的时候,爱用“中国阿甘”。

  64岁李战哲,时而在北京,时而在长沙,据悉每年跑步5000公里。微信时代后,每次训练完,他最喜欢在自己的朋友圈发训练日记:每天跑步的里程用时、配速步频、泡脚多少分钟、冰敷多少分钟、营养食谱,再配上简短的一两句跑步心得,或晒各种粉丝求合影的照片,数年如一日。然后,再一一群发到各个跑步群。不过时间一长,惹来不少跑者的非议。因为他基本上只发不交流,反而时不时转一下别的媒体狠夸自己的文章。但,只要有人在群里表达不满,他也就不再分享,选择回避。

  据报道,从16岁入伍开始,李战哲就开始展现奔跑的才能,从此开启了自己的长跑人生。李战哲曾连续11年赢得了北京市海淀区元旦越野长跑比赛的冠军,马拉松最好的成绩是2小时34分。

  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李战哲很喜欢看《阿甘正传》,“我喜欢跑步,希望自己也可以像阿甘一样。”

  李战哲, 最得意的事情莫过于老东家土木集团赞助他去跑世界大满贯赛。不少中国跑者,即便包括若干自称/被称“中国阿甘”的,尽管都对外号称为国争光,都喜欢称代表中国去参赛,到头来还是自己苦哈哈地掏腰包,但只有他一人能得到老东家的认可和资助。

  天津老唐

  

  (图片来自天津老唐的朋友圈。版权属于原作者。)

  天津老唐,本名唐广礼,他2016年开始被全国多数跑者知晓。这一年,他从天津跑到西藏,耗时114天,平均每天要跑至少一个全马的距离,终于在拉萨度过了自己60岁的生日。

  在各大马拉松赛场上,天津老唐喜欢身上自带LOGO,身后总披着一个条幅。组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跑步群,还特地遴选了成绩优异的精英群。每天早上四五点钟,他都要向全国跑友发一遍问候语,汉字与拼音并列的,乍一看以为是中英文对照。

  大约在2015年,有天津的媒体报道老唐,称其为“中国阿甘”,有的还比较低调,称其为“津沽阿甘”。

  在一些网站论坛上,迄今还能找到天津老唐的拉票贴。帖子中他自称,原是职业特级厨师,2006承包某宾馆因故倒闭一贫如洗,精神处于极度灰暗低落。后来家人相继病逝,身心受到极大的打击,濒临崩溃,后在朋友的劝导下开始跑步。

  今年天津老唐计划历时70天,沿着徐霞客南下的路线,每天一个全马,于5月18日跑到浙江宁海,路途约2800公里。目前正在进行中。

  房广文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这是我并不认识的一个“中国阿甘”,纯属百度出来的。2016年1月,半岛都市报报道:“一个背包,一双跑步鞋,一身运动服,两个月前,62岁的房广文从哈尔滨出发,开启了第三段长跑之旅。1月14日,房广文跑到了青岛。”过去12年里,房广文两次跑遍中国,被一些媒体誉为“中国阿甘”。

  据报道,最早的一次刷南北长距离是在2005年11月12日,他一个人从哈尔滨出发,跑到海南省,历时147天。那次长跑之后,有人叫他“中国阿甘”。

  而2007年,他第二次跑遍全国,花了485天,刷了22000公里,除了台湾省全国所有地方都跑了一个遍。

  苏勤生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这也是一个百度出来的“中国阿甘”。2016年11月12日,被称为“中国阿甘”的山东东营马拉松爱好者苏勤生,来到石家庄国际马拉松,这是63岁的苏勤生第217个全程马拉松赛事。

  苏勤生,胜利油田的一名普通工人。他的首马是2003年的北京马拉松,第100个马拉松是在2012年,北京马拉松。苏勤生给自己起了一个非正式的英文名字,叫“苏马拉底”,就是“苏勤生将马拉松进行到底”的意思。

  “中国阿甘”何其多,但能拥有百度百科词条的只有2人,一是陈盆滨,二就是苏勤生。在一个词条里这样写道:“作为一名石油工人,苏勤生每个月的收入只有2000多元,但每年光参加马拉松赛他就要花掉几万元,换来的就是一些马拉松的成绩单和奖牌。妻子在一家干洗店打零工,还要供自己的女儿上学,几年下来,苏勤生没攒下任何积蓄,日子紧巴巴的。”有报道称,他外出比赛,能省则省,有时在肯德基桌子上趴一宿。据报道,他曾经多次借外出比赛来到北京转火车的机会来到当时北马推广公司八方环球的办公室来争取免费跑的名额,每次谈完之后都让工作人员多给他倒一杯水:“这样的话我就省下路上买水的钱了。”

  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一阵风跑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打开微博,看见熟悉的陌生跑友发了微博:“一阵风跑”,马上要来北京了。

  网名一阵风跑,本名曲延峰。这个东北汉子,2017年3月12日,在自己48岁生日这天,从深圳出发,准备用80天跑步到长春,行程超过八千里。 很自然,他又被称之以“中国阿甘”。

  在认识他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普通跑者,和我一样,2012年苦苦追求何时能跑进330。我俩在年初的厦马前后脚抵达终点,由此微博上相识。后来逐渐没了消息,再一次听到他,没想到是2015年深圳一场百英里越野赛。据说办的很糟糕,一下子全国闻名,他还被迫在网络上向参赛选手们致歉。

  这些年,我身边不少曾经一起跑步、比赛的跑者,相继转身去做赛事。他们跑步的能力有高有低,但能把赛事办得漂亮的寥寥无几。

  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跑,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真实原因。沿途中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说过一句话:“平复心情,面对坎坷,做好自己”。这句话似乎能成为注解。

  许秀涛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这是一个非典型性的“中国阿甘”。今年不知什么时候起,许秀涛把自己微信名前面悄悄加上了“阿甘”二字。

  一个原专业运动员,一个曾经拿过好几个百公里越野赛冠军的年轻小伙子,也自称阿甘,在一大群自称/他称“中国阿甘”的中年大叔中,显得格格不入。于是,有媒体称其为“中国90后阿甘”。

  许秀涛在跑圈里充满了争议,是一个话题性人物。这么多“中国阿甘”中,许秀涛是最会蹭新闻热点的一个,无论是夏奥还是冬奥。

  如果他真的踏踏实实地学阿甘,对他本人也许是一件好事。

  其他人

  比如跑者熊熊、阿堇,也因长距离,被一些所谓跑步自媒体封为“中国阿甘”。这一点,我不敢苟同。首先,跑者熊熊本人从没接受过这个称呼,而且他更愿意大家叫他熊熊,或跑者熊熊。其次,两个人太年轻了,也过于时尚,何必非去挂着老气横秋的人物形象?

  

  (这是跑者熊熊。推婴儿车跑成为他的符号。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中国阿甘”举不胜举。究其原因,还是跑圈过于浮躁,处于一片文化沙漠。读的书太少,小编/记者想象力有限,遇到埋头刷长距离的跑者,就一封了之。当然,面对阿甘这个称呼,有的愿打愿挨,有的听之任之,有的笑而不语。

  就像到了每年诺奖刷屏期,中国读者特别是跑者,就喜欢扯一扯村上春树。言必称村上春树,成为文青跑者自我标榜的一种文化符号。

  中国阿甘也如是。只不过,文青变成了工厂大叔。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sports.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sports.sohu.com/20170426/n490785709.shtml report 9588 现在,跑步比赛太多,跑者严重不够用了,包括“中国阿甘”也不够用了。马拉松火了以后,出现一个怪现象。很多长距离跑者,要么自封“中国阿甘”,要么被封“中国阿甘”,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