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蔡赟开讲:反手身前击球技术(二)

  @银角大王张

  蔡队,我想问一下,双打第三拍,站在后方的人,反手位肩膀到腰这个区域,或者更偏左一点位置的球要怎么回比较好? 这里只能用大拇指发力,而且一般都比较快,没什么准备时间,仓皇去顶大部分都是半场球,我几乎只会轻挡网前,但打多了会被对方站网前抓... 有试过弯腰半蹲,左手撑地,用头顶区抽一拍回去,但这机会已经倒地了,下一拍正手底角无论如何都是被动了... 想知道怎么处理这种球

  双打第三拍是站位靠后者的责任区域,我们可以把来球归纳为两种:发力推和软推。鉴于现在大多数人都没有推底线两个角的习惯(怕推出界的比较多),所以接两侧中场,以及银角大王所说的追身球就成了主要内容。

  两侧中场(俗称两腰)就是跨步向前接球,只要前面的人没有“该出手时就出手”,技术上没有太大难度,而剩下的就是今天我们讲解的接追身扑推了。

  以上我们用排除法知道了:追身扑推是第三拍处理中的唯一难点,既然只有一个难点,那么硬着头皮也得学好了(对我来说,是要讲好了)。

  以下五个动图展现的,是不同落点的第三拍回球处理,我估计银角大王应该不容易做到这个接球状态。

  

  

  

  

  

  动图中接球者的击球点,和躯干大约有一米左右的距离——推挡安全距离。(估计银角大王是会被球压到安全距离里面的人,不要认为自己能力差做不到,形成新的技术习惯就能做到。)

  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大于这个距离而够不到的情况不太会出现在中低水平的人身上,所以我们接这种球的首要任务,是不能让球进入这个“安全距离”里面来。

  上网抢高点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推挡抢前点就未必谁都有这个意识了。

  

  这里要强调一个认识误区。大部分人会认为,做不到是因为“我没有想到要这样做”。这当然是合理的解释,但在形成操作习惯之前,即使看了今天的内容,你还是做不到的。

  因为我们看到球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技术,和最有把握的击球点。这也是和教练学球的时候是一个样子,打球的时候又恢复自己原来的样子的原因。

  因为你还没有用新的习惯代替自己的旧有习惯,所以再好的技术也只是想想而已,是“我想到了也不可能做到”。

  动图中接球者的示范,符合本文“反手身前”的标题定义,并以推球技术为基础,在肩膀高度采用拍头在上的手法,打出所谓的“分球”路线,出球平网飞行,长短清楚,基本及格。能做到这个回球效果,就不会遭到对方的进一步压迫,正常的话应该形成双方抽挡对抗,或者发展为相持局面。

  

  这里特别提醒两点:

  1.手法上要克服抬肘关节的欲望。基础比较薄弱的人球一快就想抬肘,但我们不是用肘关节击球的,而是用拍头击球!

  肘关节和拍头的关系在推挡技术里面是相对的,抬肘关节拍头就朝下,那就变成挑球动作了,难道你要在肩膀的高度挑球吗?压住肘关节才能保持拍头向上,这种手型才发得出力。

  2.战术意识上要有“均势概念”,不要把球打成你死我活的形态,要首先追求相持局面,再徐图进取。

  客观上说到达体校级水平都未必有能力靠主动出击得分,所以等待对手犯错误才是正确的策略。

  

  这是上周的图三,击球时手腕下垂的错误示范。

  

  正确的手型,平推和挑球(挑球也是推球,向上的推球),拍头位置有不同,但是不能用手腕调整,而是用肘关节调整。就是上面那段话里面的“提醒1”的原理,要挑球就通过抬肘使拍头向下,准确的说是侧下。

  这个是通病,击球之后翻手腕,严重的动作大,会一直向自己的右侧挥,来个单臂大回环都是大有人在的。我有一个纠正的好办法,训练的时候自带女友(或男友),让她(他)站在你的右侧,如果还翻拍的话,就怼上了……

  

  手法定型难的人,可以坐着练,固定腿部姿态,专门强化手的部分。

  

  这个是练习方法,但发这种球比较困难,一般人很难发得准,所以同伴之间还是采用最开始那几图中的扔球比较好:喂球和练习都在同一边,位置上两个人错开一点。

  推荐大家买一个的头盔,这样可以有效延长“运动寿命”,毕竟只是业余爱好,没必要玩命啊!

  

  最后是吐槽时间,大家是否觉得本期内容的示范者动作不够潇洒?是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你们说出了我的心声!如果不刻苦训练,这个肥硕的背影可能就是很多人的明天。所以,大家也要重视小齐发的那些文章。

  

  (本文比赛图片来源网络)

sports.sohu.com true 和蔡赟聊羽毛球 https://sports.sohu.com/20170517/n493395953.shtml report 3488 @银角大王张蔡队,我想问一下,双打第三拍,站在后方的人,反手位肩膀到腰这个区域,或者更偏左一点位置的球要怎么回比较好?这里只能用大拇指发力,而且一般都比较快,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