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16支球队13场比赛:豪门足球商业赛越来越炙手可热

  体育产业生态圈——www.ecosports.cn

  比天气更热的,是今夏中国足球商业赛的热度。

  这些年来,见过了成功的案例,也吃到了失败的教训,体育商业赛事的未来,究竟该怎么走?当我们抛开高温、暴雨等不可控自然因素的骚扰,足球商业赛,能不能够使得俱乐部,赛事举办方和球迷们都能三方笑开颜呢?

  文/ 圈哥

  进入这个夏天,不少人球迷以及体育圈人打招呼的方式都变成了——“有票吗?”

  的确,在2017年的这个夏天,据体育产业生态圈统计,今年夏天有大大小小13场商业足球赛在中国举办,共涉及16支欧洲球队,其中有5支都与中国资本有关(AC米兰、国际米兰、里昂、西布朗、海牙),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赛事审批的放开,体育产业与足球产业的发展,中国资本对欧洲足坛的攻占,再加上赛事运营的日益成熟,种种原因下,今年中国商业足球赛呈现出了井喷的势头。

  在这个“命都靠空调给”的季节,在暴雨导致全国都在飞机延误的夏天,比天气更火热的,就是这一场一场的商业赛事了。

  而在商业赛事的背后,则是多个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赞助商们的共同努力。

  去年ICC鸟巢曼市德比的取消还历历在目,虽然今年部分场次由于下雨,上座受到影响,但足球这样的大型室外运动有更多的不可控性。整体而言,今年迄今为止比赛十分顺利,上座率较去年ICC中国赛的场均3.7万,仍有上升趋势。

  此外,各种商业活动的开展也颇为顺利,也有了例如温格交大讲座这样更多的花样,还催生了懂球帝国际版赞助水晶宫、多特蒙德与ofo合作、沙尔克04牵手懂球帝、特步赞助ICC、切尔西赞助商优科豪马的球迷活动、AC米兰签约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等一系列商业合作与活动。可以说,井喷中的商业足球赛也正在日趋成熟。

  当我们抛开“高温”、“暴雨”等不可控自然因素的骚扰,足球商业赛,能不能够使得俱乐部,赛事举办方和球迷们都能三方笑开颜呢?回溯23载入华之路,如今的足球商业赛,又发展到了怎样的阶段?

  23年中国商赛路,正在日趋成熟

  事实上,从94年米兰桑普首次来华至今,在华商业足球赛事已有23年的历史。回顾欧洲豪门在中国商业赛的历史,中国举办的商业赛事已经走过了友谊赛、商业赛,再到如今品牌赛事这三个阶段。

  因此,圈哥在这里将其分为五个历史阶段:

  萌芽期:1994-2003

  成长期:2003-2009

  巅峰期:2009-2011

  低谷期:2012-2014

  成熟期:2015-?

  在联赛职业化初期,商业赛更多是政府行为为依托,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外交活动的延续。中国队连续两年对阵桑普多利亚都是通过体育总局和北京市政府联系举办,随后北京国安连续击败米兰、阿森纳和弗拉门戈,还和博卡、格雷姆奥等球队过招,留下了“工体不败”的一段佳话。

  1999年7月,英超豪门曼联队携“三冠王”的至尊荣耀抵沪,掀起了商业比赛的第二次浪潮。虽然红魔这边贝克汉姆、弗格森均未到场,但在当时却是上最为成功的商业比赛,也是早期少有的盈利案例。据了解,比赛后,上海申花俱乐部从比赛中获得了一千万的收益。

  经过数年的酝酿,2003年“非典”后皇马驾临中国,成了商业赛的拐点,这是中国商业足球比赛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次比赛,据了解,虽然出场费150万欧元,但据报道主办方依然获纯利200多万欧元。这场比赛让中国球迷和市场真正“开眼看世界”,认识到了商业赛这块巨大的蛋糕的价值。

  当时,中国迎来了七大球星坐镇的银行战舰,在短短的10天,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球迷彻夜的等待守候,一次次爆棚的商业活动,训练甚至都是一票难求大排长龙,龙马之战在工体百分之百的上座率,以及国脚们追逐皇马传奇合影,让很多人如今都还记忆犹新。

  皇马来华之后,意大利超级杯将商业赛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2009年国米与拉齐奥首次在鸟巢的超级杯较量,据报道票房收入为4000万,而2011年意大利超级杯在鸟巢上演了米兰德比的巅峰对话更是中国商业赛的巅峰之作,7.3万观众创造了票房7700万的神话,让主办方合力万盛在内多方受益多多。

  然而,在那之后,商业赛事却再度进入波谷。

  2012年这个大赛年里,中国迎来了英超曼城、曼联和阿森纳,德甲拜仁和沃尔夫斯堡,以及意大利超级杯,都难以复制前一年米兰德比的辉煌。到了2013年,足球商业比赛更是跌落谷底——巴塞罗那取消了中国行程,AC米兰与阿贾克斯也爽约,意大利和西班牙超级杯又先后“流产”,最终举办的比赛里,2013年中巴传奇赛之业余,一时沦为笑柄。而2014年法国超级杯也收效平平。

  那几年里,赛事审批与安保、高昂的出场费、缺失的契约精神、赞助商难寻觅,都成了制约赛事顺利落地的命门。

  随着2014年10月“46号文”的出现,以及赛事审批的进一步放开,2015年商业赛事重现活力,多场赛事球市出色,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然而,2016年因天气原因被突然取消的曼市德比,又把商业赛事推上了风口浪尖,也让2017年商业赛事的几大主办方更加小心与谨慎。

  延伸阅读:在风雨后凌乱的鸟巢草皮,在艳阳里消失的曼市德比

  今夏鏖战13场,16队5支中资7天又8赛

  事实上,2017年夏天的商业赛事,无论是规模,还是商业开发的程度,都创造了一个新高

  从场次数量上看,今年的赛事高达13场,除了5月24日科隆对阵沈阳一战之外,剩下的12场比赛集中在12天里进行,其中7天密集的有8场比赛。其中,7月22日还出现了一日4场国际商业赛,另外当日中超与中甲还会正常进行,其中还不发上海上港主场对阵恒大的焦点战,这无疑会对当日的商业赛事造成一定的冲击。

  高密度的赛事安排,给球迷带来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分流等一系列的问题。不过,球队的出行规划都是提前很早就完成的,而球队的夏季出行期又相对集中,想要调整与错开时间不算容易。

  另外一方面,这次来华的16支球队中,有五支都有中资背景——AC米兰、国际米兰、里昂、西布朗、海牙,他们都在尝试着与中国市场产生更多的碰撞与合作,可以预见也会成为未来来华大军的常客。更何况,除了这些球队之外,目前欧洲中资球队有十多支,据生态圈了解,今年尚有主办方想要举办“中资杯”德比,未来中资球队的来华肯定会更加频繁。

  除此之外,我们的球迷氛围与文化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在各赛事主办方与球迷协会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球迷活动更加有序,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与之相应的是一汽丰田、特步、奥迪、东鹏特饮、优科豪马这样的赛事和俱乐部赞助商,也可以获得更好的露出机会,而嘉达利锋、时博国际、懂球帝、佳兆业、合力万盛等主办方,也获得了不错的盈利机会。

  而在票房方面,中国球迷也颇为给力。尽管顶着桑拿天的高温,2016年夏天ICC的平均上座率仍然达到了37000人。而在今年已经结束的比赛中,除去AC米兰对阵多特蒙德比赛因为天气和时间导致略不景气,7月19日晚阿森纳对阵拜仁的比赛,能够容纳56000名观众的球场,涌入了近四万名球迷,这份成绩单已经颇为不易。

  拜仁vs阿森纳的比赛共有39208名观众到场,图片来自Simon西蒙杨

  当然,在一片繁荣之中,除了赛程之外仍然有其他问题,那就是始终没能解决的盗版球衣问题。近年在上海滩,又有盗版球衣被拜仁主席鲁梅尼格看到了,他再次气愤的表示:“我们在试着给每一件正版球衣添加专门的原始认证,正在努力清理或者至少控制这一现象的发生。”

  值得学习借鉴的所在:美国,足球商业赛福地

  不过,即便今年中国商业足球赛成熟度已然很高,但咱们仍然有值得去学习和借鉴的对象——美国。

  我们仍以主流的热身赛ICC国际冠军杯(International Champions Cup,ICC)举例。今年国际冠军杯在全球共分布了三个赛点,分别是美国,中国和新加坡。共有来自欧洲的14支豪门参与其中,三站的总比赛数为19场。

  ICC中国站6支球队在4个城市展开4场对决,新加坡站的赛程则被安排在中国站之后,五天内由切尔西,拜仁和国际米兰在国立体育场展开三场对决。

  三站里,数美国的赛事规模最大,共有包括皇马、巴萨、曼联、曼城、热刺、尤文图斯、罗马以及巴黎圣日耳曼共八支球队参与,赛事总共有12场,当中也不乏有皇马巴萨、曼市德比(全是泪)这样的顶级国家德比对决,无论是赛事数量还是质量,都更胜一筹。

  迈阿密“西班牙国家德比”的预热

  当然,更好的比赛,自然要炒出更高的票价。美国站的平均票价也是美中新ICC三站中最贵的。

  据了解,中国站单场门票的价格销售区间是199-1299不等,新加坡站为25到188新元不等,折合人民币约123元到929元,与中国站档次相仿。

  而美国站的票价就相对高昂了,最低票价的标准,基本就定格在了50美元(约338人民币)上下,巴萨与皇马这样的巅峰对决更是炒到了250美元-2230美元的惊人票价。而在高票价背后,仍然是场场爆满的上座率。

  ICC举办至今上座率最高的一场比赛,就是在美国举行的。在2014年8月于美国密歇根体育场举行的曼联vs皇马的国际冠军杯赛中,共有109138名观众现场观战,这一数字不仅轻松超越当年巴西世界杯决赛7.6万人的上座率,并创下美国足球比赛现场观众人数最多的纪录。

  究其原因,都与美国自身的十分成熟的体育产业机制不无关联。更成体系的商业开发条件,能容纳更多观众的场地,更适宜比赛的天气......这都让美国成为了商业赛的福地。

  除了夸一夸美国,其实咱们的香港也值得借鉴,今年在香港大球场举办的第八届英超亚洲杯让人眼前一亮。此次历史性地没有当地“主队”出战,利物浦、水晶宫、莱斯特城、西布朗,四支英超球队为香港球迷奉献上了最“原汁原味”的英超盛宴。

  事实上,香港也曾经在4年前的大雨后,球场变身“香港大农场”,遭人诟病。但这里浓厚的足球氛围和相对较为成熟的观赛氛围,仍然让香港摆脱问题,得到了商业赛事的持续青睐。

  今年的英超亚洲杯,数万张门票在24小时内便被抢购一空。英超管理总监马斯特斯表示“香港球迷的支持是亚洲之最”。香港球迷对比赛的极高热情可见一斑。首个比赛日接近4万名观众到场观战,其中大部分为“红军”利物浦的忠实粉丝,他们在场外的纪念品店外排起长队、在场内高唱队歌《You'll never walk alone》,仿佛将香港大球场变成了他们心中的“圣地”安菲尔德。

  见过了成功的案例,也吃到了失败的教训,那么又到该提问的时候:体育商业赛事的未来,究竟该怎么走?

  ICC主办方嘉达利锋集团主席马明辉(Patrick Murphy),之前在采访中曾被告诉生态圈未来在中国的市场愿景,马主席的回答可谓意味深长:

  “我希望在未来5到10年内,有越来越多像嘉达利锋这样以中国为主战场的企业,能够在体育市场树立并发展起商业规范,只有这样,体育市场才能变得更加健全,商业合作才能变得更加专业化。”

  也许正如马明辉所说,与其畅想体育商业赛事的未来,不如先沉下心,踏踏实实把体育市场做好,让每一个勤奋的人都得偿所愿,让每一个体育迷都如愿以偿。

  葛思文、黄健韬、殷豪男、郭阳对本文均有贡献

  未注明出处的图片 来自ICC官网及Gettyimages.co.uk

  官网、微信、微博:体育产业生态圈,聚合体育产业优质内容与人群的平台,欢迎关注~

sports.sohu.com true 体育产业生态圈 https://sports.sohu.com/20170722/n503374814.shtml report 8662 体育产业生态圈——www.ecosports.cn比天气更热的,是今夏中国足球商业赛的热度。这些年来,见过了成功的案例,也吃到了失败的教训,体育商业赛事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