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体育总局发布《全民健身指南》,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科学健身“说明书”

  

  8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公布《全民健身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项目负责人田野教授介绍了《指南》的研制过程和基本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指南》是国家体育总局首次正式发布,意味着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科学健身“说明书”。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体育总局积极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组织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文化发展中心、武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各省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等国内相关单位的全民健身领域专家,在以往十五年我国群众体育科学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归纳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和体育总局重点研究成果,基于中国居民运动健身实测数据,从国家层面研究并建立了首部体育健身活动指南。主要内容包括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前的安全性评估、运动能力测试与评价、个性化运动处方制定、一次体育健身活动方案、不同阶段体育健身活动方案等。

  项目负责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田野介绍说,该《指南》以我国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和运动健身效果大数据为支撑,详细介绍不同体育活动方式的健身效果、体育健身活动强度监控方法,在科学检测与评价个体身体形态、机能、运动能力和体育活动习惯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体育健身活动方案,突出个体精准化体育健身特点,体现“量身定做”和“私人订制”的个性化运动处方特征。该《指南》不仅可以用于运动健身专家和教练的专业体育健身活动指导和网络平台指导,而且还将成为大众百姓运动健身的“口袋书”,帮助老百姓成为家门口的运动健身专家。

  《指南》对人们在运动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作出了释疑↓↓↓

  1

  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方式?

  “羽毛球?慢跑?有氧运动?”选择哪种运动最适合自己?《指南》指出,人们应根据运动健身目的推荐体育活动方式。

  ——以增强体质,强壮身体为主要目的的体育锻炼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可以长期坚持的体育健身活动方式,如有氧运动、球类运动和中国传统健身运动等。

  ——以提高心肺功能为主要目的的体育锻炼者,应选择有氧运动、球类运动等全身肌肉参与的体育健身活动。

  ——以减控体重为主要目的的体育锻炼者,应选择长时间的有氧运动。长时间、中等强度的体育健身活动可以增加体内脂肪消耗,减少脂肪含量。长时间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等是减控体重的理想运动方式。

  ——以调节心理状态为主要目的的体育锻炼者,应选择各种娱乐性球类运动和太极拳、气功等中国传统运动方式,以缓解心理压力,改善睡眠。

  ——以提高反应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体育锻炼者可选择各种球类运动,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网球等均可提高人体反应能力。

  2

  运动时间越长越好?

  《指南》指出,每次体育健身活动时间直接影响体育健身活动效果。运动时间过短,提高身体机能效果甚微而运动时问过长,则容易造成疲劳累积,也不会进一步增加健身效果。

  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每天有效体育健身活动时间为30~90分钟。在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初期,运动时间可稍短。经过一段时间体育健身活动,身体对运动产生适应后,可以延长运动时间。每天体育健身活动可集中一次进行,也可分开多次进行,每次体育健身活动时间应持续10分钟以上。

  有体育健身活动习惯的人每周应运动3~7天,每天应进行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20~25分钟的大强度运动。为了取得理想的体育健身活动效果,每周应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以上的大强度运动。

  指南》的发布将会在全民健身计划与大众运动健身之间构建一个科学运动健身指导平台,将全民健身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全民健身实际,满足大众对运动健身不断增长的科学指导需求,使大众百姓的运动健身更具科学性。《指南》已先后应用于“科学健身,全民健康”全国运动健身指导活动、全国运动健身科普活动、各省市、学校、社区运动健身指导活动中,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和运动健身爱好者的好评。后续将出版配套的体育健身活动指导书、动漫、编制个性化运动健身App、开发新一代体育健身活动可穿戴设备,使体育健身活动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转自微信公号“运动科学论坛”)

sports.sohu.com true 海滨看体育 https://sports.sohu.com/20170812/n506513378.shtml report 3444 8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公布《全民健身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项目负责人田野教授介绍了《指南》的研制过程和基本内容。值得一提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