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斯特拉斯堡:温格在故乡带你看德法两国的白色相簿

PPTV体育 温格 德国 阅读(0) 评论()

如果你是一位一般球迷,会因为大巴黎客场落败而知道他;

如果你是一位阿森纳或者英超球迷,会因为温格而知道他;

如果你是一位动漫爱好者,会因为掀起“白学”热潮的《白色相簿2》系列作品而知道他;

如果你是一位历史爱好者,会因为德法两个影响世界的重要国家而知道他。

他就是斯特拉斯堡,一个集足球、历史、文学、亚文化模因交融兼备的城市。

斯特拉斯堡借《白色相簿2》火了一把

  

斯特拉斯堡,根本不是什么豪门劲旅。法甲联赛,也长期处于一种“小透明”的状态。但这样一条巧妙利用模因(即玩梗)的微博,却能达到如此转发次数,是为什么呢?

都是托《白色相簿2》的福啊!

《白色相簿2》是一款日式美少女题材文字冒险游戏。主要讲述的是男主北原春希和女主小木曾雪菜、冬马和纱三人的爱恨纠葛(三角恋)。虽然是游戏,但其文学性和故事性强,更像是电子小说。更因为整体制作水平极高,广受好评,后还被改编为同名动画。而斯特拉斯堡,便是游戏中一个重要的取景地。

  

喜欢这部作品的粉丝甚至到游戏取景地斯特拉斯堡实地“朝圣”,这张大图便是斯特拉斯堡实景和游戏封面的对比照片。

讨论,喜欢这部作品的人往往因为喜欢的角色不同,所代表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差异而产生“冬马党”和“雪菜党”的“党争”,进而产生了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的学问“白学”。斯特拉斯堡,也因此得戏称“白(学)堡。”

在这种ACG亚文化的传播中,也产生了许多名句,比如:

  

“你为什么这么熟练啊!”

“是我,是我先,明明都是我先来的......”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第一次有了喜欢的人。有了能做一辈子朋友的人。两件快乐事情重合在一起。而这两份快乐,又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得到的,本该是像梦境一般幸福的时间……但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等等

就连周一晚间的天下足球节目中,在介绍斯特拉斯堡击败大巴黎的比赛时,也使说了一句很白学的话:

“上周末,斯特拉斯堡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如果说,这是一份惊喜的话,那么斯特拉斯堡在足球场上战胜了大巴黎,无疑是又一重惊喜。

对此,大家应该会会心一笑,然后说一声:

  

温格还是旺热

说到斯特拉斯堡,温格也是逃不开的话题。他应该是中国球迷最熟悉的,来自斯特拉斯堡的足球人。这张照片是温格为家乡球队效力时的模样。在温格效力期间,球队在1979年拿到了队史上唯一一个法甲冠军。那个时候的温格还不是“教授”,是一个有时踢中场,有时踢中卫的普通球员。

  

关于他后来的经历,不必多说,大家都很熟悉。但温格本人身上,就萦绕着法德两种文化的影响,从他的名字里就能管中窥豹。

“教授”的名字拼写做Arsène Wenger。Arsène是一个典型法国名字,源自希腊语,意思大概是“XX纯爷们,铁血真汉子!”画风与他儒雅的作风颇为迥异。

  

而“Wenger”这个姓氏就更有说法了。很多年前,我们已经把教授的名字称呼做温格。而在有一段时间有些解说员带头用过另一种译名“旺热”,与把“亨利”译作“昂立”一样,采用了现在在阿扎尔、J罗身上采取的所谓“名从主人”原则,用母语发音进行翻译。

但是在具体到温格身上时,不能这么简单来看。

根据电子版的《新华社人名翻译词典》,我们可以发现这三种译法。以新华社权威标准来说,作为法国人的教授被翻译作旺热是似乎理所应当的。

  

但放在教授身上又显得不太合适。从一些外网资料来看,“Wenger”这个姓氏来源于古诺斯语(北欧语言)里的“weng”,意思是斜坡的草地/牧场。后来,随着日耳曼人的迁移,在中世纪中晚期的南德、奥地利、瑞士等德语使用区就能发现其变体,“wenger”就是其中一种。因此,法语为基准的翻译就可以排除了。

还剩下两种。英语、德语都属西日耳曼语支,虽然经过了语法和变格的演化,英语已经简单许多,但在发音规则和德语还是有一些相似,“wenger”的读音便是如此。那么,选择“温格”这个符合“信达雅”标准的名字自然是顺理成章了。

另外,以教授成长经历来说,从幼年时生活过的杜比海姆(Duppigheim)和踢过球的杜伦海姆(Duttlenheim)这两个地名来说,也有着弄弄的德语气息。

仅从教授身上来看,德法两国已经分别刻上了各自的烙印。而温格自小成长的这片土地-阿尔萨斯的斯特拉斯堡和德法一同谱写了西欧历史上一篇“白色相簿”似的故事。

与德法共同谱写的白色相簿

斯特拉斯堡位于法国东部,与德国隔莱茵河相望,是法国最大的边境城市,最早建城于罗马帝国时期。

  

前文中,我们在温格身上发现两国语言的交融。而斯特拉斯堡,则在中世纪成为语言变迁的见证。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王国。但在他死后不到30年,国家就面临分裂。说是分裂国家,在那个时代,其实就是瓜分家产啦。

  

840年,查理曼大帝的孙子洛泰尔一世继位,他的另外两个兄弟秃头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联盟,起兵反对洛泰尔。在公元842年,分别治理现在法国和德国的查理和路易就在斯特拉斯堡发表了一份《斯特拉斯堡誓言》。

鉴于广大老百姓已经不太懂拉丁语,他们签署了一份三语版本的誓言。除了拉丁语,还有一种早期的德语(条顿语),以及早期法语(高卢罗曼语)。两兄弟还分别用对方的语言宣誓,在场所有士兵们都能听懂。这份誓言被认为是为数不多的高卢罗曼语文件,是法语独立发展的重要标志。

公元843年,洛泰尔在战争中输给了查理和路易哥俩,被迫签署了《凡尔登条约》。西法兰克后来成了法国,东法兰克后来成了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德国前身之一),斯特拉斯堡也成为这个后来日渐松散国家的一份子。

1681年,作为已经"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的神罗老铁的斯特拉斯堡被路易十四夺占,事实上成为法国的一部分。德意志小透明斯特拉斯堡,到法国的屋檐下却大大地刷了存在感。

(形势图截取自历史模拟游戏欧陆风云4,彩色区域为神圣罗马帝国实际控制区域)

1792年,大革命中的法国面临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威胁,斯特拉斯堡过去的主人,神罗皇帝奥地利也在那当中。面对着入侵的威胁,诗人、作曲家,同时还是一个工兵中尉的德利尔谱下了一首《莱茵军团战歌》。

  

它就是后来的法国国歌——马赛曲。就像阿拉伯数字最早不诞生于阿拉伯地区一样,这首传扬世界的名曲也不诞生于马赛,也不诞生于巴黎,它诞生在加入法国仅仅百年的斯特拉斯堡。但德国人不会坐视斯特拉斯堡和阿尔萨斯就这么永远成为法国领土的。

“是我,是我先,明明都是我先来的…占领也好,统治也好,还是发展那片土地也好……” “为什么你会这么熟练啊!你究竟受了法国多少影响啊!?” ”

  

出于为消除法国对德国南部的影响,和统一德国的目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主政的普鲁士挑动法国宣战,普法战争爆发。战争结束后,斯特拉斯堡所在的阿尔萨斯地区和洛林一起被并入德国。入选了小学语文课本的都德著名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也是以这场战争为背景写下的。斯特拉斯堡,又回到德国人的怀抱里。

和平的日子并不长。德法这对冤家又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干起来了。1916年,两个国家在凡尔登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血战,人称“凡尔登”绞肉机。谁曾想,一千多年前,法德后来的疆界就在那一声誓言和那一纸条约中早已草草落定。

一战结束后,法国所在的协约国阵营取胜,德国战败崩溃,斯特拉斯堡重归法国怀抱。除了二战中,法国被德国击败占领后的那几年以外,再也没有离开过。

写在最后

2004年,泰晤士报有一篇关于温格家庭的报道。报道中说,二战期间,德国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后,温格的父亲阿尔方斯(Alphonse)被德军征召入伍,投放到和苏联激战的东线战场。而温格的足球上的一位领路人保罗-弗朗茨,也曾应召加入德国空军。

  

刀剑无眼,枪炮无情。尽管他们作为德军中身份有些特殊的存在,可他们对阵的,身负国仇家恨的苏联士兵又去哪里知晓呢?他们的不幸是被征发入伍,他们的幸运是平安归来。如果没有他们,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温格。不过,文末最后写到,温格拒绝对这个故事做出回应。

二战以后,法国和德国(西德)等国牵头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后来,欧盟在这个组织的基础上成立了,法国和德国是欧盟的重要成员国,斯特拉斯堡也成为布鲁塞尔之下的欧洲第二首都。这个曾经历经风霜的城市,成为新时代的见证人。

  

(图为欧洲会议中心总部)

·END·

  PP体育

sports.sohu.com true PPTV体育 https://sports.sohu.com/20171208/n524735232.shtml report 8974 如果你是一位一般球迷,会因为大巴黎客场落败而知道他;如果你是一位阿森纳或者英超球迷,会因为温格而知道他;如果你是一位动漫爱好者,会因为掀起“白学”热潮的《白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