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的《美骑快讯》(戳这里回顾)中我们提到了伦敦的Cycling Works联合180多位企业主为建设自行车道发声,今天就让我们借Cycling Works的例子来聊聊城市自行车道建设的那些事。
对于我们国内大部分车友来说,自行车道是一种若有若无神奇存在,除了部分比较正规的自行车道(马路上特定规划给骑自行车的过的一条路,一般3米左右,车道为红色或者绿色,两边用白色单实线与其它车道分隔,部分自行车道有隔离栏分隔),大部分都还是以绿道的形式存在。
就拿小编比较熟悉的广东绿道来说,位于郊区和森林公园内的绿道路况是最好的。而位于城市中的那些绿道就差强人意了,不仅要面对逆行的电驴,还要面对各种井盖、突然出现的行人和各种匪夷所思的障碍物,骑个车简直比“吃鸡”还刺激。另外还有一种更加神奇的车道——非机动车道,但是以小编的观察来看这上面跑的基本上都是电驴和摩托车。
再看回伦敦的自行车道,在名字上就很高端大气上档次——Cycle Superhighway,本质上跟我们的绿道不是同一个东西。其中东西方向的自行车道长达30公里,是欧洲最长的(隔离的)城市自行车道。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伦敦的自行车道拥有独立的交通信号系统,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自行车和汽车发生碰撞。事实上,该自行车道每小时可以输送6000人次,相当于20列地铁或者82辆巴士的运量。
如果只是单纯的提升交通运量,精明的企业家们肯定是不会买账的,要想让企业家买账就必须有利益相关。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伦敦的180多位企业家为建设城市自行车道发声呢?Cycling Works给出了以下6点理由:
1.超过一半的雇员选择雇主时会考虑工作地点是否方便自行车前往,就像我们选择公司的时候会考虑交通是否方便。
2.伦敦每天有58万人次骑自行车出行,鼓励人们骑车出行可以减轻交通拥堵的情况,缩短人们通勤的时间。
3.雇员的健康也是雇主的财富,骑车能让雇员在日常通勤中锻炼身体,可以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4.近年来,纽约、哥本哈根和巴黎等国际大都市都纷纷利用各种自行车设施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伦敦作为英国首都当然不能落下。
5.空气污染和噪音是许多城市需要面对的问题,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入驻还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6.骑自行车的人和行人相比起开车的人在零售店上消费得更多,促进骑行对于许多小型零售店有积极作用。
Cycling Works的创办者Chris Kenyo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伦敦的Cycle Superhighway非常成功,他正在考虑把这种企业主联合向政府发声的模式推广到其他城市。虽然这种请愿方式在国内并不具备可操作性,但是这种思路还是值得尝试的。
上个世纪50年代,自行车是“四大件”中的一项,在那个时期自行车是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自行车在交通工具中的地位似乎变得非常卑微,自行车道的建设也就变得好像不那么重要了。自行车道少了,骑车的人就少了;骑车的人少了,政府也不愿意在自行车道上砸钱了,如此一个恶性循环造成了现在国内自行车环境的现状。
但是骑车的人真的少了吗?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中国约有1亿骑行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比起欧美国家高达20%的占比确实还有距离,但是单从数量上看已经非常巨大,而且中国的人口密度也更高。身在广州的美骑编辑表示每天通勤都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骑车的话只能在走满行人的绿道上穿梭,或者在马路边上不到一米宽的“自行车道”跟公交车斗智斗勇。至于地铁,就是能把面包挤成压缩饼干那种拥挤。开车?那可能是最慢的方式了。
所以无论是出于保护环境还是缓解交通拥堵,自行车道的建设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即使从经济利益上来说,自行车道对于提升城市的出行效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毕竟时间就是金钱。不过国家近年在自行车道的建设上也提出了一些硬性要求,比如说住建部2016年3月要求:城市道路建设要优先保证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依据专项规划,新建及改扩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要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城市支路和居住区道路,要设置步行道。
说了这么多,我们作为“佛系吃瓜群众”当然是默默期待我们能早日骑上正经的自行车道。
责任编辑:Fun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