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冬会速滑比赛老将发威,原因是——— 新人难唱大戏 为期4天的十冬会速滑比赛昨天全部结束。黑龙江选手夺得了20枚金牌中的18枚,其中东道主哈尔滨队收获最丰,一共揽走了13枚金牌。剩下的两枚金牌分别被解放军选手和白城选手夺走。 当年叶乔波、罗致焕和薛瑞红等响亮的名字令中国速滑界引以为荣。但遗憾的是,长野冬奥会后,中国速滑开始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这使得中国速滑界的形势不容乐观。 而从本次十冬会速滑比赛的成绩来看,短距离项目水平要比全能好,女子短距离要好于男子。让人失望的是,本次比赛依旧是几位老将唱独角戏,真正能异军突起的年轻选手并不多。 在女子短距离比赛中,哈尔滨老将王曼丽一花独放,包揽了女子项目全部6枚金牌。张爽、任慧等年轻小将虽也有上佳表现,但她们的成长过于缓慢,短时间内还很难对王曼丽构成威胁。而男子短距离项目之所以争夺得较为激烈,并不是因为老将刘洪波发挥很出色,而是因为小将于凤桐在比赛中表现起伏,让老将占了便宜。 这些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事实。30多岁的老将,到底还有多大潜能可挖?这不仅仅是体能问题,对教练的训练手段也是个考验。一位多年从事冰雪运动的专家分析说,我们的选手滑行技术不够流畅,在有效蹬冰、放松滑行、滑行平衡、节约体能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速度滑冰目前在训练中的科技含量并不低于世界水平,导致落后的关键还是因为观念陈旧。一位观摩十冬会的哈尔滨老教练说,1997年世界各国选手换冰刀时,我们的个别队员手里也握着新冰刀,只是没有使用。原因是思想陈旧,观念落后。那一年,薛瑞红在世界杯系列赛的6站比赛中,拿了5块金牌。而当时,世界优秀选手正处于换冰刀的适应期,因而成绩普遍下降。求稳争胜的思想束缚了我们的手脚。 在努力使自己的观念跟上世界潮流的同时,“走出去”是提高我国速滑运动的另一有效办法。据国家体育总局冬管中心官员介绍,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每年我国都派年轻选手出国训练,目前已经派出去四五批了,收到了良好效果,今后这个方法还要坚持下去。不过,专家认为,“走出去”也不能不择时间,最好在冬季来临前。这时,各国教练才把看家本事拿出来,我们才能学到真东西。而在坚持“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把国外优秀的教练“请进来”,具体指导我们的教练和运动员。 去年,杨扬等选手为中国在冬奥会上实现了零的突破。而就在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只有这样中国速滑界才能取得更多的突破。 记者 邱江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