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世界女子世界大赛创办以来,中国女子围棋从未缺席过四强,比如上届正官庄杯,张璇和华学明双双杀进半决赛,占据了四强半壁江山。但本届比赛却落到了一个无人进四强的尴尬境地不能不说是一次耻辱性的失败。究其根本原因正在于中国女子围棋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缺乏70年代的中坚力量。 中国棋手在本届比赛只赢了两盘棋:60年代的华学明在一个至少5年没有下过围棋的身上侥幸赢了一盘,而80年代的孟昭玉则是利用对手小林泉美对规则的失误而获胜,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女棋手在本届比赛中的对局质量太差。韩国最厉害的是芮乃伟、朴智恩,但这两个厉害角色还未出马,中国的两个领军人物就齐齐栽在了韩国小女孩李英信手下。而中国的70年代女棋手在哪里呢? 对比一下中日韩三国参赛棋手的年龄结构,就能清晰地看出中国女棋手出现了严重的断层:中国参赛5人中,张璇、华学明和于梅玲都是60年代出生的棋手,郑岩和孟昭玉都是80年代出生的棋手,中国女棋手居然没有70年代的棋手。相反,韩国的5名参赛棋手中,除芮乃伟外,另外4位都是出生在70或80年代;日本四位棋手中小林泉美、大泽奈留美、冈田结美子三人都是70年代出生的棋手。 70年代棋手的作用何在?作个类比,中国男棋手70年代的被统称为“小龙辈”棋手,而80年代的被称为“小虎辈”棋手。至今为止,“小虎辈”棋手尚未获得一个世界冠军,但周鹤洋却为“小龙辈”刚赢得了一个世界冠军,可以说临近而立之年的70年代目前正是出成绩的时候。而中国男棋手中“龙虎争霸”的如此激烈,也正得益于70年代这帮棋手的坚挺。中国女子棋手80年代的一帮孩子在国内缺乏足够的磨练,现在即使获得了亮相世界大赛的机会,也很难有展露头角的机会。 出成绩要靠70年代,磨练后辈也需要70年代。但中国女子围棋就独缺70年代,这焉能不败?(蒋涛)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