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是大型运动会的重要参与者。新闻管理的好坏,是衡量大型运动会成功程度的标志之一。本届大运会在为记者提供工作和生活便利方面,总体上与国际惯例接轨,但需改进之处确也存在。 昨天的男篮半决赛简直要抢了当天所有赛事的风头。不光球迷多,清华篮球馆几乎爆满。记者也不例外,都为了这场关键比赛专程赶来。但在比赛场馆——清华大学体育馆门口,却发生了一幕不该发生的故事。 由于到场观战的人员众多,保安人员对观众设防,还拦阻到场采访的记者,要按单位进场。场外记者对此十分不满,认为这种做法不是对各地记者一视同仁的做法,而且还影响了记者的采访工作。当保安人员念着北京当地几家新闻机构的名称让这几个单位的记者进场的时候,其余的记者已十分不满,记者与保安员终于发生了口角,并且有人已经按捺不住情绪,有了打斗的迹象。混乱中,一名记者头部负伤,血流满面。这更引起众多记者对该场馆组织工作及工作人员恶劣态度的不满。不过还好,最终并未造成重大事故,记者们随后还是进场观看到了整场比赛。 北京大运会是七年后北京奥运会的预演,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北京举办奥运会的信心。大运会赛事组织者和参赛者应该多考虑到记者的工作特点,在小处和细节上下功夫,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 善待记者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记者自身没有任何特权,他们只有在获得周到的服务和充分的便利后,才有可能准确、充分地做好报道。对赛事组织者而言,尊重记者、善待记者是一种基本的职业素质,更是在遵循一种国际惯例。本报见习记者李睿(本报北京今晨专电) (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