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竞 牡丹江与佳木斯队间的对抗,虽比不上哈尔滨与齐齐哈尔队来的火爆,却也算得上中国男子冰球界的高水平对抗。但原本只能容纳3000人的哈尔滨冰球馆为数不多的观众也大多是场上队员的家属。一位脱口便是“高杆”、“蓝线越位”等术语的中年妇女先是骄傲地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在场上打球,随后又感慨一句:“哎,算是上了贼船了。”另一位看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大叫换裁判的中年男子则气恼地对记者抱怨道,他的儿子进队十多年了,却还没拿到过一分钱工资。 对冰球这种爱恨交织的感情是记者在十冬会冰球馆里感受最深的一种情绪。一套装备要多少钱,一支球杆要多少钱,养一支球队又需要多少钱,随便在冰球馆内找个观众都能给出个标准答案。但越来越多的哈尔滨人已不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冰球队,甚至不愿意花几块钱买张球票看场冰球比赛。 自从吉林在九冬会后砍掉冰球队后,仅由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三队参加的中国冰球联赛,早已成为地道的黑龙江省内联赛,中国女冰更是仅剩哈尔滨一支球队。十冬会虽说聚齐了7支男冰、5支女冰的“庞大队伍”,但除香港、澳门为本地球队外,其余全靠哈、齐二、三队的支援。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冰球部主任范国柱见到记者后便开始“哭穷”,直言冰球萎缩低迷的现状是缺钱闹的。 养一支26人的冰球队,一年需要八九十万元的经费,但范国柱告诉记者,国内冰球队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当由哈尔滨二队组成的牡丹江队出人意料地击败年龄大他们不少的佳木斯队后,范国柱表示一点都不意外。他告诉记者,佳木斯队表面上是职业的,但由于经费紧张早已实行走训制,全队全年的经费仅两万元,不要说更换装备,就连球员的伙食费一天也仅10元钱。有一次参加联赛,球队甚至连招待所都住不起,干脆在一个废旧办公室里打地铺、自己开伙做饭,连球员都戏称自己就像是“冰球民工”。范国柱表示,这样的状况如果不改变,中国冰球将会迅速走向没落。 中国男冰在去年重新打回了世界冰球锦标赛的 B组,但这并无法阻止中国冰球水平整体下滑的趋势。以十冬会嘉宾身份前来观摩的前苏联著名冰球运动员费季索夫就直言,中国冰球队技术水平低,训练手段落后,他指出中国冰球要想取得进步必须从娃娃抓起。范国柱也告诉记者,别看经济条件较好的哈齐两队现在仍保留着一、二、三线队伍,但选材面却比从前小多了。“而要改变现状,重现80年代的辉煌,没有七八年的时间很难做到。” 范国柱与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朱承翼在谈到冰球运动的未来发展方向时,不约而同地指出冰球需要走向社会,走出东北,走向市场。 对此,朱承翼很坚决地告诉记者,国家体育总局已经表示会在政策上对冰球给予倾斜,譬如冬运会的冰球计牌数仍会增加;加大经费投入,请来国外高水平教练尽快提高中国冰球队水平,并准备在俄罗斯建立训练基地,让球员长年在国外训练。而且还会增加在国内举办国际比赛的机会,以吸引球迷的目光,像今年4月女冰世锦赛就将首次登陆中国,男冰国际比赛目前也在积极申办中。但冰球既然要走市场化道路,便离不开一个水平高、范围广的联赛作为支撑,而赛制改革无疑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朱承翼表示,冰球部眼下正会同有关专家研究相应对策,像借鉴中国乒乓球擂台赛、中国羽毛球天王争霸赛这样的商业比赛模式,还要聘请高水平外援来吸引球迷目光。此外,由于现阶段球队较少,冰球部也在考虑跨国办联赛,与日本、韩国的冰球队合作办赛的可行性。 中国冰球保卫战的口号已经在十冬会上喊出,眼下要做的就是尽快打响战役的第一枪。 (本报哈尔滨1月1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