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7月11日电福建漳州训练基地被人们亲热地称为中国女排的“娘家”或“摇篮”,但它也是苦和累的代名词。老女排许多人都知道,到这里训练就意味着脱几层皮,掉几斤肉。近日,记者专程赴漳州基地采访了正在这里夏训的中国女排,对封闭式高强度集训的滋味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中国女排每天的训练从早操开始,7时30分的早操谁也不能少。助理教练赖亚文的点名册里,详细记载着每个队员的出勤情况。早操、跑步和简单的身体活动之后,是30分钟的早餐时间。队规很严格,不能浪费食物。 上午9时30分,大强度、考验毅力的训练开始了。 在狭长、已略显陈旧的训练馆里,挂着一面五星红旗、一面奥运五环旗和两幅标语,两幅标语的内容是“形势严峻,机会难得,立足自我,全力拼搏”和“团结、自信、勤奋、拼搏”。几台柜式空调呼呼地吐着冷气。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主任徐利告诉记者,训练时最怕汗水滴到木地板上,地板打滑队员容易受伤。记者看到,训练不像比赛,没人擦地板,地板上有汗珠得队员自己擦。 主教练陈忠和告诉记者,中国女排6月21日抵达漳州,在此之前的半个月时间里打了12场比赛,转战江苏太仓、上海和瑞士等地,队员比较疲劳。因此抵达漳州基地后的头一周是进行恢复性训练,第二周才开始大运动量训练,这种大运动量训练一般要持续3周。记者采访时正赶上大运动量训练。 记者看到,队员们正在练个人单配,张静、杨昊、张越红等正在练习强攻,一次次把球重重地扣在地上,有的球力量很大,着地反弹后越过了后面的拦球网,队员们便一阵欢呼。周苏红、刘亚男正在练习跑动进攻,步伐快速移动,下手很快。徐利在一旁点评道:“周苏红跑动进攻比较好,动得起来。中国女排很需要快速多变的进攻。” 在训练馆的另一端,教练郑宗源正在为两位二传手冯坤和宋丽娜开“小灶”,两位二传手需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来球,还要传出符合各种战术要求的球。徐利说,对二传手的要求很高,这是组织快速多变进攻的关键人物。 记者注意到,中国女排第一高度、身高1.97米的赵蕊蕊独自在一旁练球,运动量相对小一些,忙问原委。徐利说,小赵一只胳膊伤了,可她坚持参加训练。其实每个队员都有伤,大家都在咬牙坚持。 过了一会儿,陈忠和走到徐利面前说:“那边杨昊哭鼻子了。”记者忙问缘由,陈指导解释说,连续扣3个好球为一组,要求每位进攻队员完成10组。今天杨昊节奏找不到,与二传配合不好,别人都快完成了,她还落在后面。我其实是想安慰她,说了几句,她一急,就哭了。年轻队员上进心强,都想练好,但有时显得急躁。 个人单配练完后练集体配合。队员们分成两组进行对抗,陈忠和在一旁吹着哨子,指挥训练,并不时把队员召集到一起进行点评。两位男陪练狠狠地把球砸向场地,女排姑娘们在呼喊声中翻滚扑救。上午的大强度训练一直进行到中午1时左右。 下午4时左右,当记者再次走进训练馆时,女排姑娘们又已挥汗如雨地练上了。陈忠和说,下午练轻技术,主要是发球、接发球。第二项是练体能,包括快速移动、往返跑,然后到健身房练力量。 记者看到,杨昊、白云正在练习跳发球,力量很大,成功率也比较高;对面是“自由人”和男陪练在接球。陈忠和解释说,杨昊、白云是大力跳发,力量加旋转。周苏红、李珊、张静练的是跳飘,发好了也很有威胁。 过了一会儿,队员们开始练移动,左右往返跑,这活很累人。刚完成练习的周苏红对吴咏梅说:“累得我都快吐出来了。” 时针指向下午6时,队员们进入健身房练器械。 陈忠和告诉记者,除了白天训练外,每周还要安排两个晚上训练。总的来看,队员们技术比较粗糙,基本功不够扎实,需要练。只有通过高标准、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队员个人能力和全队整体实力才能提高。 徐利说,新女排成军已80多天,经过郴州集训和前一阶段的比赛,现在可以说进入了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就是苦、累、难、枯燥、浮躁、伤痛,最能考验和磨练队员的意志品质。现在的情况是,新队员刚入队时的新鲜劲过去了,兴奋感也渐渐消失,苦劲却上来了。昨天刚开了动员会,我告诉大家要顶住,要咬牙坚持,决不能降低训练要求。对于中国女排来说,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苦练。选择了排球,就意味着选择了苦和累。(新华社记者苏杰景延) (搜狐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