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10秒2就能夺100米比赛的冠军,而你的成绩是10秒4,你说用不用?管他呢,先拿个名次再说。
转自搜狐
他们是亲历过兴奋剂的当事人,他们比我们更了解兴奋剂背后的故事。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故事,不是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想令更多的人了解,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明知会被捉的情况下铤而走险,让你清楚在神秘的兴奋剂检测中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转自搜狐
惊天内幕
转自搜狐
汪丰是某省田径队的退役运动员,和许多从事过体育的人一样,退役后他选择了在一个中学当体育老师。虽然以前当运动员的时候,也曾在国内大赛中取得过不俗的成绩,可如今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体育老师,没有了摘金夺银的艰苦,生活平静而幸福。
转自搜狐
当我问到他有关兴奋剂的问题,像是触动了他心中那段不愿回忆的往事,他有些不太愿意谈,只是淡然地表示,“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我又问他有多平常,像沈阳体校这样教练和队医指导学生集体服用兴奋剂是不是很普遍?他才显得很不屑一顾白了我一眼:“现在很多运动员都是通过补药或兴奋剂来提高成绩的。只要你服用的那些东西没有被查出来,你就没有‘违禁’,查出来就是‘违禁’。你听听有些练体育的女孩子说话声音跟男人似的,长喉结,你说她用没用?”
转自搜狐
汪丰很小就开始练体育,由于成绩出色所以十几岁时就到他所在的地区体校继续练田径。不过汪丰强调自己当年在体校就读时,并没有接触禁药。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没钱买。那时候体校的设备简陋,资金不充裕,能够维持运动员一日三餐解决温饱问题就已经不错了,根本不可能给运动员进补,更别说违禁药了。因为那些药的价格可都不低,往往一粒药就要几百元,对于苦孩子出身的汪丰,出成绩的惟一方法就是刻苦训练,在赛场上用成绩证明自己。有时临到比赛,也就是用教练教的土办法,猛喝咖啡,狂擦活络油。
转自搜狐
不过,有时一到比赛,队里也会尽量让队员吃得好一点,以增加营养。因为听说老鳖之类能增强体力,队里也会挤出不多的钱为他们炖点老鳖之类的补品让他们“临时抱佛脚”。但这样的食补并没有太强的效果,真正到了比赛中成绩一般不会有很大提高。
转自搜狐
随着运动成绩的逐步提高,汪丰后来进了省队。在这里不但有机会更多地参加国内大赛,训练条件有很大改善,更令汪丰长见识的是教练给他的“秘密补药”,一时间即令他的成绩突飞猛进,也令他对兴奋剂大开眼界。
转自搜狐
作为一名田径运动员,汪丰每天练习的内容不仅枯燥而且运动量也特别大。我问他有多累,他笑着说有时跑10个400米下来,身子沾到操场上就能马上睡着。在这样的运动量下,吃苦是不可避免的,但最令人着急的是如何恢复体力。如果恢复不了体力,再怎么练也是白练。而单纯的饮食已经不能满足身体恢复的需要,因此省队的教练就会根据每个队员的情况,调配不同的药方给队员用,每个人的药量和成分也都不同。
转自搜狐
最普通的是吃一种中药,这种中药因为没有被列为违禁药品而成为许多教练推崇的“灵丹妙药”。不过有时只靠吃中药也是无济于事,因为中药效果来的慢,而且对有些人效果也不太明显。因此教练会拿出杀手锏,给队员配发一些特殊的药,有些还会进行静脉注射,这样的效果往往是立竿见影。在第二天的训练中就能明显感觉到身体机能精力充沛,不容易疲劳。
转自搜狐
那时汪丰也使用过教练给的药,但他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因为那是教练的秘方,而且教练也不愿告诉他太多。汪丰回忆说,自己当年使用一种药后,红细胞数目在短时期内有明显增加,而且肌肉力量也增长了许多。再加上自己在训练中的努力,运动成绩在短时期内有很快的提高。“那时就是感觉自己有源源不断的能量,以前跑10个400米已经累得不行,用了以后跑12个都不觉得什么。重要的是只要比赛前持续服用这种药,成绩会一个劲儿地往上提高,而且不容易下降,比赛时自然就能有好的发挥。”
转自搜狐
记者后来向广州体院的运动生理学专家请教后判断,汪丰所使用的药物极可能就是EPO,可以增加红细胞生长激素。专家说,这种通过人为方法去使红细胞增加的药物都是违禁药,而且是不合法的。EPO是目前最常被运动员服用的,在近期被查处的沈阳体校集体服用兴奋剂事件中,就有这种药物,而这种药物在1996年左右正式被列为违禁药。记者了解到由于EPO可以增加人体血液内红细胞数量,提高血液氧运输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改善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因此它是很多耐力型选手经常服用的药物。不过使用EPO会造成血液粘稠度大大增加,长期使用会严重危害健康,引发脑梗塞、心肌梗塞、肺栓塞以及脉管炎等疾病。因此当记者后来告诉汪丰他可能使用的是EPO时,汪丰显得很吃惊,他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这些药是违禁药,而且当时用这种药是很普遍的事,因为很多队友都使用。大家也只是以为它能恢复体力,并不知道是禁药,对这种药的危害也不了解。
转自搜狐
不过,汪丰说自己有时也知道一些药是禁药,可还是会偷偷地用。像他曾服用过一种叫“大力丸”的药,开始时要大剂量服用然后慢慢减少剂量,这样肌肉会在短时期内猛增。但用这种药时一定要通过训练来消化它,不然肌肉就会变形。尽管知道这种药有副作用,可教练给自己时还是会用。而且这种药很贵,一粒药就几百元,一般来说也只有那些被教练很看重的运动员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转自搜狐
记者后来通过专家证实,汪丰所说的“大力丸”,正规的名称叫“大力补”,这种药也早被列为兴奋剂行列中。
转自搜狐
当记者问及他们是否知道违禁药有副作用?“或多或少知道一点,听说过有些药吃多了会影响心脏,严重的还会死人。但是没什么好怕的,成绩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参加大型比赛,对一个运动员来说是个机遇,也是扬名的机会。”我又问他如果现在知道了那些药的危害还会不会吃,他很肯定地表示即使当时知道是禁药自己也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吃,这令记者十分诧异。
转自搜狐
汪丰苦笑着说:“不靠药物怎么出成绩呀!一名运动员出成绩就可以拿名次,不出成绩就是废人一个!”看着我惊异的表情,汪丰接着说“我们做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没多少。如果不靠体育成绩来出名的话,下半辈子要养活自己都是问题。退役后自己能有什么样的出路关键就看在当运动员时取得的成绩。成绩好上报纸,在电视上露脸,今后的工作自然就有了后路。不出成绩,你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红,看着别人出名。谁也不会一辈子当运动员,所以为了今后,在运动场上能拼就拼了。”
转自搜狐
“兴奋剂抓得那么严格,你们不怕被抓到吗?”汪丰笑了笑,用一种过来人的口气说“现在,兴奋剂有100多种,哪有能查得完的。而且我们用药都是很讲究的,一般都是在比赛前一个月使用,然后慢慢减少剂量,那样身体机能,运动耐力都已经有了一个提高,但身体里的药性在比赛时根本查不到。”
转自搜狐
虽然说得漫不经心,但汪丰还是承认现在想起来还是会害怕,“这就跟吃毒品一样,明知道吃了会被捉,可还是禁不住想用。”但汪丰说在关键的时候自己还是会冒着被查处的危险铤而走险。像一些违禁药,它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效果,使人兴奋起来投入比赛。这种药效来的时候也就几分钟,所以有些运动员在赛前才能吃,而且一定要把时间把握得很好。但这样被查出的危险性就会大很多,因为一般是比赛完后马上就要进行尿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到时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不仅成绩作废还会被禁赛。一般吃这种药的人都是有机会夺得冠军的选手,在能否夺冠的关键时刻,运动员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在这种情况下,教练都会跟选手商量,征求选手的意见。第一,使用这种药后夺冠的机会很大,但被查到就什么都没有,第二,即使被查出来只能靠求情或打官司看能否过关,但要过关的机会很渺茫。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由选手自己定夺,因为一些大赛关系到直接进军国际大赛的名额,是比较为难的。如果这样的情况摆在面前,他也会选择用药,“你想想,在国内10秒2就能夺100米比赛的冠军,而你的成绩是10秒4,你说用不用,管他呢,先拿个名次再说。”
转自搜狐
记者 高克虎
转自搜狐
(本文讲述人汪丰为化名)
转自搜狐
这药咋吃队医话事
转自搜狐
章文浩大学毕业没几年,现在就职于某三甲医院,如今已是科室的主管。不过,他曾经有一段和兴奋剂亲密接触的经历,让他终身难忘。也是那段难忘的经历,改变了他投考大学想当队医的梦想。
转自搜狐
由于文浩就读的是运动医学专业,因此1997年还在大学的他被老师推荐到八运会组委会下属的兴奋剂监测委员会帮忙,而学习结束后还可以拿到了兴奋剂检测师的执照。虽然在此之前,文浩对于兴奋剂的了解仅来源于书本和一些零星的新闻报道,但因为他所要负责的就是运动员尿检,在他看来那和实验室里做实验一样简单、明了,因此文浩也很乐意接受这个工作。但他没有想到,在八运会兴奋剂监测委员会的那半个月学习,却令他大开眼界。
转自搜狐
目睹:有没药检照样拿奖牌
转自搜狐
八运会前,文浩和同班同学被派到运动医学委员会下属的兴奋剂监测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业务学习,之后就正式上岗成为检测师。这中间没有考试,文浩没有想到原来走进兴奋剂检测这个神秘的领地竟然这么容易。
转自搜狐
不过作为新手,刚开始他们并没有直接接触到尿样瓶,而是人盯人地督促参加完比赛的运动员及时配合完成提交尿样的工作。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却令他颇感头疼。出于对一些大牌运动员的“敬畏”,开始时文浩只能笑脸相陪,只要能取到尿样,在时间上一般不会催得太紧。不过,他们这样的态度也令一些运动员开始变得牛气了起来。有些甚至用“大家都是讨生活的,混口饭吃不容易”来哀求文浩高抬贵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的还请文浩带为帮忙,“兄弟,你帮我拉吧。”遇到这样的情况,文浩当然会毫不犹豫地拒绝,不过也有些情况他却束手无策。
转自搜狐
那天是女子1500米的比赛,赛后文浩负责盯亚军提交尿样。文浩在人群中好不容易发现她的身影,连忙追过去,可一转眼,人又不见了。后来,他找了体育场转了老半天,也没见到这位陈姓运动员的影儿。于是,文浩只好无奈地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负责兴奋剂检测的主管,不过事情并没像文浩预想地那样被主管劈头盖脸地批一顿,主管只是不经意地说了一句,“这次就算了,下次可不要再犯了。”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文浩从别人那里打听到,那名女运动员向组委会解释说自己有急事,去了杭州。但在第二天的比赛中,她依然若无其事地准时出现在了田径场上。虽然文浩并不敢肯定那些不接受尿检的运动员就是服用了兴奋剂,但兴奋剂检测中的松懈还是他没有想到的。
转自搜狐
耳闻:队医当面承认会用药
转自搜狐
一年后,大四的文浩去这个城市的皮滑艇队,做了一个月的实习队医。当时他刚实习一周,在一次给运动员做按摩时,随意问了自己的实习老师一句,“你们这儿有没有服兴奋剂的?”出人意料的是,那名老师想都没想就答了一句,“有啊,怎么没有?人家用,你不用啊?”虽说来之前已经对兴奋剂的事情早有耳闻和眼见,但是从队医里听到这些话还是把文浩吓了一跳。再后来,在和几个队员的闲聊中,他们也对自己服用兴奋剂“供认不讳”。
转自搜狐
文浩原来的理想就是当一名队医,因为就他的专业而言这恐怕是最佳出路了。可是在和兴奋剂中的几次接触中,文浩给自己做了一个选择,决不进运动队,因为队医担当的责任实在是太大了,他负不起。队员拿了好成绩,奖金没有队医的;但队员被查出了服用兴奋剂,那队医绝对跑不了。综合这两点,文浩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到医院做了一名普通的医生。文浩的经历让我们不由得想到曾经参加过墨尔本和罗马两届奥运会的跨栏比赛的英国人皮特·西尔德雷斯在谈到兴奋剂问题时的那句名言:“我当然希望我的孙子们也热爱体育运动,可我一点都不希望他们成为优秀的运动员。因为那样的话,他们就不得不吃药!”这句听起来有点伤感的话,却真实地折射出目前在某些运动项目里滥用兴奋剂的现状。
转自搜狐
结果:队医责任大往往成靶子
转自搜狐
对于队医的责任,也许队员的了解能多些,这一点曾经当过运动员的吴鹏伟深有体会。由于是在体工大队长大的,他对运动队的事很了解。“队医呀,在运动队里扮演的角色很尴尬。因为一般教练都不是很了解药物的功效,因此他都会通过队医让队员服用。队员成绩好了,出了成绩,和教练关系好的队医也会多少拿点象征性的‘封口费’;但队员成绩如果差了,或还被查出服用了兴奋剂,队医绝对是“罪魁祸首”,因为整个运动队的药物管理是由队医负责的。”
转自搜狐
据吴鹏伟介绍,因此一出了尿检呈阳性的事,有关领导都会直接找到队医,让其解释清楚个中的原因。如果这时有些教练手腕高的话,会答应在领导面前求情,把原因归结为队医误用违禁药物;如果相关教练事发后一言不吭,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队医一般都会将情况如实地向前来调查的领导进行反映,并强调自己和运动员一样,同为受害者。不过,大多数情况是教练、队员、队医三方在服药事件上定个“君子协议”,以防后患。 (许可)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