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马邦杰) 阿里·哈恩顶风冒雪、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和中国足协签约、执掌中国队的帅印;而中国足协势必要在谈判桌上和这个大家都很陌生的荷兰人进行几番激烈的讨价还价。
哈恩的到来不禁让人想到了米卢。两年前的冬天,米卢和中国足协几经接触之后,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签下了执教合同。“神奇教练”终于拿起了中国队的教鞭。
当时和米卢签约之后,中国足协的一位官员表示:请米卢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但米卢显然不是这样想的。作为职业教练,他要靠这个职业挣钱养家糊口。他来中国的目的可能有帮助中国提高足球水平的成分,但是赚钱却是他的终极目标。因此,对于他在实现合同目标、带领中国队打进世界杯决赛圈后的“走穴”举动,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米卢来中国的目标十分明确,而中国足协在为什么请洋教练问题上却没有想清楚,结果只能无奈地看着米卢“走穴”拍广告、把“提高中国足球水平”这个空洞目标放在了一边。
米卢带着大把的广告收入离开中国以后,非常可能成为他的继任者的哈恩来到了中国。哈恩为什么来中国?是为了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这显然不是他的个人目的。和米卢一样,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来。
如何把“提高中国足球水平”和哈恩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无疑是中国足协急需解决的问题。吃一堑、长一智。中国足协不能再把一张有漏洞的合同递给哈恩了。
聘请外籍教练在中国足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像大连实德等俱乐部早已摸索出了一套合理使用外籍教练的办法,中国国情不再是影响外籍教练在中国足坛发挥才华的障碍。而中国足协至今已经聘请过3任外籍主教练,但仍未找到让外籍教练为中国足球尽心尽力的控制方法。
如何用好外籍教练,是中国足协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的课题。否则,哈恩就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施拉普纳、霍顿或者米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