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峰,著名登山家,国际登山健将。中国登山协会对外交流部部长,1984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在职读研究生。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11年时间里,他和校友李致新一起,完成了中国人首次登上世界七大洲所有最高峰的壮举,达到了一个登山者所能达到的最好水平。以下是他们的登山记录。
转自搜狐
1988年 亚洲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
1988年 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 海拔5140米
转自搜狐
1992年 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 海拔6193米
转自搜狐
1995年 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 海拔6964米
转自搜狐
1997年 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 海拔5642米
转自搜狐
1998年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 海拔5895米
转自搜狐
1999年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
转自搜狐
因为山在那里
转自搜狐
8月初,北京大学山鹰社在攀登西夏邦玛峰时发生山难,王勇峰得知这个消息是在8月12日。当晚,中国登山协会决定由王勇峰带领同事赶赴西藏,协助搜救工作。
转自搜狐
我感觉到我的担子很重
转自搜狐
王勇峰一行14日到达西藏,当晚就召开了会议。政府成立了总指挥部,指挥部下设三个组,一个是前线搜救组,一个是后勤保障组,还有一个就是宣传组。当时由王勇峰担当前线搜救组的组长。王勇峰接到这个任务时,“第一我感觉到我的担子很重,究竟我们做的情况怎么样,也不太清楚。第二我又感觉到,这么多人关注,全国人都在关注,很多人都在关注,打电话问我。我觉得我这个事情,一定要做好。”
转自搜狐
夜里12钟,会议开完。王勇峰他们马不停蹄地从12点半一直干到早晨4点钟。“我们先做一个大体的行动搜救方案。因为14号到了拉萨以后,我们一下上得很高,也建议大家多停一天。考虑到时间,大家都想尽快知道结果,所以我们15号还是按时出发了。”
转自搜狐
8月17日,王勇峰等人赶到位于海拔5400米的大本营,由于8月10日至17日连续下了7天大雪,再往下走沿途将非常危险,于是大家决定分组行动,由西藏登山学校校长尼玛次仁带领一组人先行赶赴出事地点。王勇锋留在大本营负责指挥、接应。
转自搜狐
让喜欢山的人归属到山里面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8月19日早晨,8点半,王勇峰在大本营接到尼玛的报话机传来的消息,他们已经到达了出事地点。
转自搜狐
9点半,发现了遗体,并展开挖掘工作。
转自搜狐
10点半,挖出一具遗体。
转自搜狐
雪崩最容易发生的时间是在上午10点半到下午4点。此时前方的工作小组在雪崩区域展开挖掘,也面临着雪崩的危险。于是,10点半,尼玛向王勇峰请求指示。10点半,已到危急时刻,王勇峰还是要求他们继续寻找,因为当时又发现了另外两具遗体的脚。
转自搜狐
11点半,挖出三具遗体。时间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转自搜狐
根据小组的推断和分析,剩下两具遗体也应该在附近,但是11点半已经非常危险了。王勇峰做出了决定,“我们根据情况,根据我们登山的惯例,把三具遗体就地安放,拍一些照片,取一些资料,然后做一些仪式。因为在高海拔地区把一具遗体运下来是非常危险,也是非常困难的。一般来讲,我们都就地安排。喜欢山的人,他们最后归属到山里面,我觉得这个结局还是可以的。”
转自搜狐
我想着我一定要活着,我一定要走下去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像这样的救援工作王勇峰已经经历了很多次。他说:“登山其实是一项安全的运动,但它也有着很多的不可知性,可能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他本人在以往的登山生涯中,也经历过多次死里逃生。
转自搜狐
王勇峰告诉我们,“每一个登山者,他都有着共同的心理。他觉得,危险都是对别人来讲,对自己来讲没有危险。为什么呢?因为登山是一种探险,他在准备过程中,要有很多细节,包括装备、资料、天气、体力等各方面的准备。就是说,他做了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都认为自己能克服登山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危险、艰难,然后最后达到一个登山的目标。登山者都有这个心态。如果你对任何一个登山者,明确地告诉他,你这次要去登山,你可以成功、可以上顶,但要丢掉一只手,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去了。之前大家都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当然意外情况有时是很难避免的。”
转自搜狐
1993年,王勇峰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就面临着生死关头的考验。“我当时上顶峰以后,第一是没有氧气了,第二我的体力绝对极度疲劳,就下不来了,已经非常难受了。我记得当时藏族队员加措,他自己没吸氧,他留着一瓶氧气。最后一看我非常艰难,就给了我。在换氧气的过程中,我都没有能力去换氧气,结果把这瓶氧气掉到山下去了,等于说我把生命、生还的希望掉了。但是那个时候,大家都开始撤了。那时候我的想法就是,既然我到了顶峰,我就得想办法回去。”
转自搜狐
王勇峰上山的时候是9点半,到顶峰是1点半,也就是说从海拔8700米到8848米他仅用了4个小时。而当他终于下山的时候,已将近晚上8点,用了近7个小时。当他看到突击营地帐篷的时候,他终于看生的希望。还好在帐篷的门没关,当时的他连开帐篷门的力气都没有了。“后来我一看帐篷的门没关,当时我就下意识地感觉我能活下来了。”
转自搜狐
事后他回忆道:“其实我当时很简单,就想着这么多。我生的愿望非常的强,我想着我一定要活着,我一定要走下去。我大道理没有别的,就是这种感觉。所以我觉得是那种坚强的毅力,非常强烈的生存的希望在支撑着我。
转自搜狐
珍视自己的生命。王勇峰带着他的信念,成功地登上了世界7大洲所有的最高峰,成为世界华人的第一人。
转自搜狐
为什么你要去登山,为什么喜欢山?因为山在那里
转自搜狐
王勇峰总结他的登山经验:登山之前的准备,都是一种百分之百的投入。这种投入也是一种快乐。登山过程中,会遇到危险、孤独、恐惧、艰难,还有战友之间团队的合作,也是一种挑战。这个过程也是很难忘的。
转自搜狐
登山最吸引王勇峰的就是那明确的目标。每一次登山都是一个新目标的确立。每确一个新的目标,你就会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投入去做。最后,以目标实现与否来检验你的投入。王勇峰感觉“人的一生就是确立人生的目标,可能也就泛泛一个、两个、三个。登一次山就是一个目标。很多人在喜欢登山,很多人为了登山抛弃了很多东西,包括工作、包括生活待遇,他们就是为了一个目标——喜欢山。”
转自搜狐
英国20年代最著名的登山家马洛里,他登珠峰登到8600多米的时候失踪了。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因为山在那里。现在这句话已经变为所有登山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