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辽宁足球队远走京城,这个曾经创造无数辉煌的球队现在正逐渐从辽宁的足球牌图上消失!乳白色的鲜奶将这东北虎浸得面目全非。辽沈球迷的心碎了,辽足沉沦的背后,似乎有着说不清的缘由,在辽足坠向无底深渊的关键时刻,本报从今日起陆续刊发辽足冷思考系列报道,以记者独特的视角,解开一个个谜团。 转自搜狐 伴随着奥体中心大屏幕显示的“北京三元”四个刺眼大字,“辽宁队”,这个让中国足坛为之震动的三个字已经“人间蒸发”。此时此刻,辽沈球迷的心彻底碎了! 转自搜狐 有着辉煌战史和广泛影响力的辽宁足球队,靠改变“祖宗”姓氏求得“新生”,这本身就极具讽刺味道! 转自搜狐 8年前,惨遭降级厄运的辽宁队在深冬的沈阳树起“股份制”足球大旗。当时,这个被誉为“最先进的俱乐部体制”、“中国最大的足坛航母”刺激了整个中国足坛。 转自搜狐 现在回头来看,“股份制”的始作俑者,如今下野在京的股份俱乐部首任总经理张桐坡,那时的豪情多于理智,带有浓重的唐吉诃德斗风车之举。气球吹得很大,最后破灭的速度往往最快,辽宁队也正如此。 转自搜狐 季方,上海《东方体育日报》副总编辑。8年前,在辽宁股份俱乐部成立大会上,作为外地记者的代表,季方应邀光临会场,对辽足创立股份制俱乐部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在一片叫好声中,他就提出质疑:“中国的足球俱乐部没有过赢利纪录,除了依靠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支撑,目前还找不到更好的生存之道。而辽宁俱乐部的大股东是曹国俊的华堂房地产公司。受各种因素制约,华堂公司无法输入大量的人民币支撑球队,再理想的模式也会被击碎。” 转自搜狐 辽宁队先出走京城后“改嫁”北京三元,这已充分证明,“股份制”俱乐部资金链条断裂,最初的唐吉诃德“大风车”神话彻底破灭。沈阳电视台著名制片人朱挺痛心地认为:“辽宁俱乐部提出的自负盈亏的股份制蓝图,在当时很振奋人心。但客观地讲,这种愿望确实脱离了中国足球环境和整个国情,教训深刻。” 转自搜狐 在辽宁队的“左邻右舍”,沈阳、大连两个小兄弟活得十分“滋润”。这两个以城市为依托的球队,依靠着万达、实德、华晨金杯和金德充裕的资金流,盘活了俱乐部,更盘活了足球队。 转自搜狐 论体制,沈阳和大连队不及辽宁队先进;但论实用,后者则远逊于前两者! 转自搜狐 在辽宁队十连冠时期一直鼎立相助的辽宁国强集团董事长王国强,昨天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股份俱乐部有两大缺憾。“一是俱乐部自身造血机制不足;二是大股东曹国俊不允许别人入股。”“无论是股份制还是企业独资,这个大股东必须财大气粗!很遗憾,辽宁队的大股东曹国俊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不愿吸收有实力的企业参股,这绝对是个败笔!” 转自搜狐 华堂作为辽足的大股东,入主时投入的股本金并不多。从投资角度讲,曹国俊以小博大是大赢家,但对辽宁队来说是个灾难。辽足俱乐部的盘子究竟能做多大?有关部门对辽足的无形资产和品牌价值做怎样的评估?对华堂资信是否进行过调查?一言以蔽之,曹国俊凭什么轻易控股辽足? 转自搜狐 唐吉诃德式的理论、“空壳”大股东的“入室”,让辽宁队吃尽了苦涩。 转自搜狐 (李守东)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