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徐宜军 李春雷 转自搜狐 哈尔滨兰格俱乐部险些告别哈尔滨。这支队伍能留下,是当地球迷发起“兰格保卫战”取得的成果。 转自搜狐 兰格俱乐部于1996年由青年企业家刘志圣组建,职业足球正式落户哈尔滨。然而,经过两年乙级联赛征战,冲甲失败,企业家投入的1600多万元打了水漂。刘志圣下决心解散一线队伍,把全部精力放在足球基地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上。4年卧薪尝胆,兰格卷土重来,去年获全国足球乙级联赛冠军。 转自搜狐 这是建国以来黑龙江省三大球项目夺得的第一个全国冠军,更实现了黑龙江球迷的梦想。 转自搜狐 兰格成功冲甲,同时也创造了29支甲级队中的不少惟一:惟一没有售出主场经营权,惟一主场广告牌无人问津,惟一获全国冠军本省本市没有奖金,惟一没有本地企业冠名,惟一每名队员训练一天只发一瓶矿泉水…… 转自搜狐 乙级俱乐部冲甲成功,应该高兴万分。但兰格俱乐部人士却愁眉苦脸。因为,他们的市场运作举步维艰。 转自搜狐 兰格俱乐部着手作新赛季预算,估计征战2003年甲B联赛的资金至少要2500万元,如果没有成功的市场运作,这是已多年投资足球的民营企业兰格集团无法承受的。兰格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将主场卖给外地,离哈出走;要么,放弃足球。 转自搜狐 兰格的窘境被媒体披露后,哈尔滨为之震动。 转自搜狐 热盼甲级队的哈尔滨球迷对兰格一往情深,掀起了一场“兰格保卫战”。 转自搜狐 2月22日,市球迷协会发表《致省市领导及哈尔滨各大企业、相关媒体的一封公开信》,呼吁“保卫黑龙江足球血脉”。 转自搜狐 随后,13名省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发展黑龙江足球”。 转自搜狐 接着,正出席省人大会议的王人生等13名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省市政府给予兰格集团政策支持的联名建议》。 转自搜狐 更有黑龙江大学校长衣俊卿等五位大学校长联名致信省主要领导,力陈留住兰格的文化效应。 转自搜狐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靳国君也心急如焚。他对新华社记者说,足球队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它的价值无法估量。黑龙江省的企业家冷眼旁观,这是一个观念差距的问题,在南方的一些城市,企业利用足球这个载体宣传自己是不用动员的,问题是能不能排上队。 转自搜狐 …… 转自搜狐 兰格29日将在足球甲B第一次主场作战。可是,兰格的冠名权、胸前背后广告一样都没有着落,场地广告还没卖出几块,俱乐部资金捉襟见肘,仍是全国29支甲级俱乐部的惟一。 转自搜狐 幸亏球迷的热情感动了哈尔滨啤酒有限责任公司,他们推出计划:在哈尔滨,每销售一瓶“哈啤”就赞助兰格一分钱,并预付了120万元资金,帮助兰格在期限的最后一天注册并开始摘牌。 转自搜狐 兰格终于留在了哈尔滨。“哈啤”也有了每天销量上升30万瓶以上的市场回报。 转自搜狐 当然,仅有的一“杯”“哈啤”不过是杯水车薪,现在的兰格仍未走出窘境。 转自搜狐 哈尔滨球迷的痴情令人感动,但兰格的故事更耐人寻味。在残酷的足球市场上,只有实现双赢,才能吸引企业参与。俱乐部除了要打好比赛,还要打造一个成熟的球市。否则,就别碰足球这个“烧钱运动”!(完)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