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许多圈外人觉得大部分俱乐部与足协关系紧张,其实这是不全面的,是被夸大了的。事实上,俱乐部在许多时候非常听命于足协,并且许多老板在俱乐部和球队建设方面很希望足协给予指导,但是足协多忙于日常事务,根本无暇用“足球规律”关怀俱乐部,只是提出很多要求,所以多少给人官气颇大的感觉。时下,陕西国力已经“放弃”冲超,大量老将被弃用,据说使用年轻球员的理由是为了明年冲超,许多人也默认这样的说法,但从足球规律上讲,这实际上又是一次“大跃进”。足协却以这是俱乐部的内部事务为由视而不见,这多少是令人悲哀的。我认为,足协应当从战略的高度,以一干“老骨头”成立足球建设委员会,适时的而不是生硬的,深入的而不是浮浅的,公允的而不是带有倾向性的向俱乐部提出一些足球运动和俱乐部建设的规律,以此起到顺应俱乐部发展、保护球员根本利益,从而促进中国职业联赛整体的健康发展。 应当讲,中国足球或者说职业联赛是在“大跃进”的非常时期走入“职业化”的,并不是足球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由专业队到球队与企业共建,再到企业深入参与,这个过程几乎在一夜之间,许多足球投资人或者投资集团甚至今日并不真正知晓足球为何物,更谈不上运动规律和俱乐部建设的精髓。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有老板会得出“这场球队员没全力拼,一个抽筋的都没有嘛”这样真正外行才能得出的“古怪结论”,甚至在他们的眼中,只存在“卖球”、“黑哨”、“场外因素”如此这般的以偏盖全的字眼,并且财大气粗的足球老板居然也被这些字眼左右,以这样的偏颇思维去理解足球,去“谩骂”他们为此投入巨额资金的“战场”,就像一名将军,在一场正义战争面前,不去考虑如果提高战斗力,而总是埋愿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应该看到这同样是中国足球的悲哀。 从眼下的陕西国力的所谓整风、所谓锻炼新人,联系到当年浙江绿城“剥夺”球员踢球的权利,再追溯到广州松日,还有被自己人整的大难不死的山东鲁能,可以说,每一次俱乐部的所谓整风或者所谓的从长计议,几乎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相反使球队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花钱发一同诅咒”后,被迫离开足球圈。当然,这实际上是一个观念问题,即把提足球当成一个简单的劳动,甚至可以与“搞卫生的”等同,没有把它当成一技之长看待,并且以一个“我有钱我就这么干”的低素质心理操作。从小处说毁了自己的钱财、毁了无辜的球员,从大处上讲是对足球、对社会、对广大足球消费者(球迷)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这是任何一个足球发达国家都不会出现的现象。足协为此不提出积极的建议,只顾自己的日常工作,实际上也是“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行为。 锻炼新人为今后机宜,这似乎成为大部分俱乐部“气愤”后的举动。当然这是“门外汉”的举动,并不是聪明的做法,也是有背于足球运动规律的。人们总觉得实德接手后大连足球之所以仍能保持高水平,主要是大连人才基础好的关系,实际上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以老带新”、“师傅带徒弟”这是手艺人的规矩,是经过千万年锤炼的精华。大连队这几年的确实现了新老交替,王圣、胡兆军、季铭义之所以成长迅速,就是因为有郝海东、张恩华、李明这样的老队员带,如果没有这些老队员,大连队的成绩也会有一段长时间的低迷。申花队年轻球员多,但他们采取了造就强大的锋线从而化解中后场不足的做法。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年轻球员结果不会太好,浙江绿城当年还有能力冲A,现在却落得甲B倒数第三,松日更是悲惨,甲B都没留住降入乙级。当年北京宽利冲A未成,来年也降入乙级。不要认为甲A降级的球队来年就有能力冲A,这是一个误区。这些规律只有毫无利益的圈内人还能真心指出,事实上靠足球投资人自己悟出来并不容易。 从理论上说,足协不介入俱乐部的内部事务应当是明智的选择,尤其是在目前中国足球非常浮躁的环境下。但作为行业管理者,不光是要对行业或者说市场的规范、整顿,它还应当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教人家怎么干才是正确的并且从中国足球整体的高度有必须对俱乐部的“大跃进”行为加以疏导。足协有必要而且必须担负起这个责任。 (搜狐体育专栏专家 夏智强)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