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2年的红山口会议把中国足球推入职业化轨道之后,或是“打击黑哨假球”,或是“取消升降级”,每一次的老总峰会都会给人留下一个可以提纲挈领的东西。如今,“上海会议”已经落下帷幕,却给人一种只是“务虚”的感觉:两天的会议,留下了什么?
然而,如果你仔细留心一下与会老总以及采访的诸多记者的言语,你很快就会发现一个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中超”。是的,尽管“中超”并不是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但本次“上海会议”,又一次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中超离我们已越来越近……
中超:明年必须推出
会前,辽足俱乐部总经理张曙光的“延缓中超”的论调已经四下流传。然而,阎世铎在25日的内部会议上首先强调:“推出中超的时间表绝对不能变”,这也使得张曙光的“延缓论”失去了发言必要———换句话说,中国足协在2004年推出中超联赛,已经是一件不可逆转的事情。
张曙光确实有自己的道理,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任何东西刚出现时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需要在前进的过程中逐步修正和完善。此时推出中超,等于给中国足球注入一股新的动力,促使各俱乐部努力向现代化职业足球的方向发展。”
说这番话的是中远俱乐部董事长徐泽宪。他的观点在两天的会议期间得到了大部分俱乐部老总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明年推出中超,从上到下,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共识。
形式:换汤是否换药?
中超和甲A,到底是不是换汤不换药?这恐怕是球迷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进入中超的俱乐部,必须拥有四支梯队,拥有自己的基地,拥有签定三年合同以上的主场;俱乐部注册资本必须为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不能出现三年连续亏损,申请加入的当年不能亏损……”这些都是足协关于中超“门槛”的硬性规定。从这些规定来看,如果各俱乐部真能照规定实行,那么中超显然将区别于目前的甲A,而成为一个崭新的联赛。但关键是,足协到时能否按此规定严格执行?
两天的会议,无论是第一天关于“自由转会”制度的争论,还是第二天“中超商务开发”的介绍,足协确实在向大家展示一个全新的中超,但是否换汤也换药,并不取决于纸上的规定,而是要看实际操作。到时候,面对一些不合格的甲A老牌俱乐部,足协真能“挥泪斩马谡”的话,我们才可能看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超联赛。
甲B:能否分一杯羹?
在这次的会议上,浙江绿城、长春亚泰、河南建业三家甲B俱乐部老总发出了声音:我们也要进中超!这股声音或许相对微弱,但却提醒了人们:即将到来的中超,有没有甲B的一杯羹?
答案是:很难!在采访三家甲B俱乐部老总的过程中,三位老总的观点出乎意料地一致:提出进中超,是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我们的硬件肯定过关,但成绩确实是个问题,希望足协的政策能有适当的倾斜。连浙江绿城的老总沈强自己也承认:“如果从甲A拉来两个名额给甲B,也不公平,因为毕竟甲A第十、十一名球队的实力,都要比我们强。”
由此可见,诸多甲B俱乐部想在第一年跻身中超,几乎没有可能。应该说,更多的甲B俱乐部已经开始踏踏实实地为即将到来的“中甲”做准备了。 本报记者张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