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少兵败舆论矛头指足协 轻视青少年培养有内因 |
|
|
2003年8月18日10:15
体坛周报
|
|
|
特约记者王其文北京报道 刘春明所率领的U17国少队兵败芬兰,再次引发了对国内青少年球员培养问题的争论,而矛头直指中国足协,因为中国足协虽然热衷于为国家队聘请洋教练,却不肯真正在青少年培养上下功夫。在青少年培养方面,足协一贯是喊得多做得少,多次声称要为青少年请洋老师,又一次次放空炮。足协轻视青少年培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任期内很难见到成绩”,属于为人栽树的工程。
德汉想来来不了
中国足球的根本还是在于青少年基础没有打好,而青少年基础没有打好的症结在于青少年球员的教练不过关。这早已成为足球人的共识。阎世铎出任足协掌门人之后,首先提出的就是中国足球要实施“战略转移”:把重点放到青少年球员培养上。韩日世界杯后,国足表现出来的技战术上的欠缺再次让足协感受到了技术必须要从青少年球员抓起的重要性,因而在足协组成选帅小组为国家队选帅时,足协体现出的“选帅与青少年两条腿走路”的新思路一度为人所称道。
选帅小组去年9月份首次欧洲之行考察期间,会晤的第一位人士就是主动提出到中国帮助搞青少年足球的法国足坛老前辈——米歇尔·伊达尔戈。而且,足协在制定选帅标准时,把“善于培养青少年球员”也当作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最终,足协确定了荷兰人阿里·汉出任国家队的主教练。为保持技战术思路和风格的统一,随后,另一位荷兰人——福佩·德汉出任技术总监的事宜被足协正式搬到了桌面上。在今年1月份国奥队欧洲拉练期间,国家队办公室主任朱和元曾和阿里·汉就德汉担任技术总监一事有过正式的交流,到中国之后,德汉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为中国足球制定一个青少年足球发展大纲、主抓青少年工作,即从事“塔基工作”,而阿里·汉所做的是“塔尖工作”。但种种原因导致“技术总监”一事不了了之。
据知情人士披露,导致“技术总监”流产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钱”。本来,德汉出任技术总监一事按计划是在2002-03赛季结束之后,也就是今年5、6月份,因为德汉与他所执教的荷兰海伦芬队的合同已经到期,成为自由身的他可以到中国来,但由于双方在价格上谈不拢只能被搁置。
可可维奇想干没法干
其实,由于钱的问题导致足协迟迟在青少年外籍教练员问题上受挫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01年8月份秦皇岛会议期间,阎世铎正式发出了“战略转移”的指令后,足协在青少年球员培养方面的工作一度搞得很红火,特别是李晓光离开国家队调任技术部之后,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聘请山东鲁能足球学校的总教练可可维奇为总顾问,负责2008年奥运会适龄球员的夏令营等。一系列措施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像目前入选贾秀全所执教的1985年龄组国青队中,很多球员都是可可维奇亲自挑选出来的,包括被国家队主教练阿里·汉所相中的周海滨。
对于可可维奇所做的工作,足协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包括将可可维奇授课的全部内容编辑成为录像带、编写了教学大纲,等等。足协甚至希望直接聘请可可维奇为足协的技术总顾问,负责中国的青少年球员培养,因为可可维奇到中国之前就曾是欧洲足联的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在青少年球员培养方面就很有一套。但遗憾的是,进入2002年之后,可可维奇就再也没有出现在足协组织的青少年球员训练营中。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钱。可可维奇不是不愿意干,是没法干,因为足协的开价太低了。
可可维奇在鲁能足校的年薪不到10万美元。由于其工作出色,上海申花俱乐部据说以60万美元将其挖走,可可维奇转而来到上海,其工作重点同样是负责青少年球员的培养。但60万美元只是名义上的,实质不到一半。只因为一个“钱”字,足协就这样放弃了这样一位已经通过实践获得认可的青少年球员培养方面的专家。
到底需要多少钱?
很显然,按照目前足协的情况,外籍教练员执教国字号青少年球队恐怕仍然只是一纸空文,因为聘请外籍主教练是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而这笔费用在中国足协看来至少是暂时可以省下的。
按足协制定的政策,如果是中国教练担任主教练,国奥队U23主教练月薪10000元人民币,国青队U20为8000元人民币不到1000美元。而一旦是外籍教练,则月薪至少要翻10倍。对于尚不会经营“中国之队”项目的中国足协来说,到哪里去找这笔钱?事实上就是现今国家队主教练、助理教练的年薪对足协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当初选帅小组放弃最中意的人选而选择阿里·汉,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其实钱的问题也不是完全没办法解决,只是足协并没有把青少年的培养工作,真正当作一项“头等大事”来抓,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就只能让路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