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眼中,新世纪的英超第一个赛季,仍是它从技战术方面加紧追赶欧陆足球步伐的过渡期。我们可能还无法草率定义“新英格兰风格”的概念,它似乎也没有发生任何技战术的革命,但其温和而颇见成效的改良无疑是俯拾可得的。 法国人在这方面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在英超球队参与的所有国内外赛事中,温格和霍利尔的球队也许比弗帅的曼联风头更劲。阿森纳在联赛和欧洲冠军杯中都与曼联“亦步亦趋”,足总杯成绩甚至更好;利物浦不仅成为联赛杯、足总杯和欧洲联盟杯三大杯赛“三冠王”,还以最后一轮40对查尔顿的完胜吹响了进军下赛季欧洲冠军杯的号角。两相比较,阿森纳在技术上更为细腻,在战术上追求地面配合的自觉性很高,英伦足球传统的长传疾攻在这支球队中已进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利物浦由于队伍年龄结构更为合理,霍利尔没有全盘放弃它熟络的英式打法套路,除了保持边路快速沉底传中的特点外,重点是加深了球员对于中场的认识,力图通过建立中场优势形成对全局的控制,并不囿于长短传的比例定律。他们的影响至少被及莱斯特、热刺、埃弗顿、西哈姆联几支球队,泰勒们不复靠简单的大脚破坏加长传冲吊来构思比赛画面,他们脚下是糙点儿,不过增加地面传接进攻的愿望是好的。 如果说法国人对英超的改变更为“大局”也更为“抽象”的话,以弗格森、奥利莱为代表的本土教练的动作就要“局部”和“具体”得多了。他们不约而同地瞄准了传统英式足球的一个痼疾:过于重视位置技术和位置战术,为英国人钟情的“442”阵型注入了新的内涵。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可不再是那个月亮。弗帅精心培养或挑选的如基恩、贝克汉姆、斯科尔斯、布特这样的全能型和“全天候”球员,已不复是某一位置的“标本”;而奥利莱帐下的鲍耶、科威尔、史密斯在中前场的才华,也不再讲求前卫或边锋的一定之规。本赛季无论在英超还是在欧洲冠军杯赛中,曼联和利兹均表现出攻击点多,进攻面广的特点,其实这并非仅赖于个人英雄偶尔的灵光乍现,而是两位教练使球员们竭力突破位置技术和位置战术“瓶颈”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童剑)
(足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