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心时刻,孙雯安慰队友。
均法新社供稿 |
■文/本报驻联合国记者朱国秋本报特派记者季安之
中国女足兵败波特兰,走完了本届世界杯短暂的历程。
4场比赛,2胜1平1负,进3球而失2球。从第一场比赛开始,几乎场场如履薄冰。
一开始人们总以为中国队属于那种“慢热”球队,状态会一天天好起来,结果到打道回府,也看不到当年神勇状态的影子。前美国女足主教练迪西科直到昨天比赛结束后才一针见血:“小组赛的3场比赛我一直认为中国队发挥不好,现在我才真正相信,中国队原来就是这个水平,退步太惊人了。”
中国女足,作为我国一线运动队的一面旗帜,近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她如此迅速地由盛至衰,从顶峰跌落,定有其必然的原因所在,值得我们深入反省和剖析一番。
光环下危机潜伏
其实,中国女足走到4年前的辉煌,有着当时特定环境下的许多先天因素。
众所周知,女足运动在世界上的起步,也就是近20年间的事,而中国恰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先行者。一度时期,各省市的女足队伍曾多达30余支,她们中的佼佼者便成了第一代中国女足球员,使我国的女足水平在一定程度领先于世界。而到了1999年世界杯时,这批球员在技艺、经验乃至体力上正好达到了各自的顶峰,当时的中国女足,确实是一支人见人畏的队伍。但明眼人同时发现,到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队伍已开始滑坡,危机已经潜伏。
遗憾的是,当时的决策者并未采取果断措施,对队伍进行实质性的换血,为了维护女足的荣誉,在两年的时间内,一直苦苦支撑。而与此同时,随着女足进入奥运会,欧美各国对女足运动的重视程度大大增加,她们的诸多先天优越条件马上显现,而我们还始终在当年的光环笼罩下自欺欺人地吃老本。应当说,中国女足错过了队伍调整的最佳时机。
光环下难堪重压
直到去年初,马良行上台接掌女足教鞭,实际上中国女足已经青黄不接,难以为继。原本雄心勃勃的小马准备另起炉灶,重创一片天地,但一经接手,便感到事情不妙。为了备战本届世界杯,他不得不召回在美国大联盟踢球的一帮老队员。而事实上,这帮在美国踢球的老将,也已今非昔比。而新老队员重新凑合在一起后,相互间的磨合也让他颇伤一番脑筋。
在上海女足处事果断的马良行,到了国家队显然感到了种种掣肘。由于肩负的使命不一样,所承受的压力也不一样。加上毕竟也是一名新帅,他也不敢贸然铤而走险。从本届杯赛几场球的用人上就可以看出他的优柔寡断,他看好的几位新人,几乎只有露脸的份儿,而一些能力明显不如当年的老将,则始终占据着首发的位置。
从整体看,中国球员在场上的紧张失常状态,也使人感到她们背负着超常的压力。
光环下定位失准
现在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中国队本届杯赛的4个对手,均非真正的强敌,充其量只是二三流队伍,而中国队在比赛中的表现,与她们只在伯仲之间。如果赛前作此分析,恐怕谁也难以苟同。但现在的中国队,大概实实在在就是这个水平,是一支世界二流球队。之所以产生定位上失误,正是被昔日光环掩盖下的假想所至。
如果我们当初就摆正自身位置,或许我们就不至于为战平澳大利亚而懊丧不已,如果我们和加拿大队拿出一副志在必得的姿态,也许就不会在6分钟时就轻易丢球。当然说句最实实在在的话,若按照参赛各队真正实力分析,中国队也就是8强水平,已遭淘汰的挪威、巴西乃至朝鲜队,实力均不在中国女足之下。中国队如果进了4强,也是靠分组运气,靠老天帮忙。
如今光环褪去,中国女足重回新的起跑线。失败并不可怕,只要雄心不泯。展望中国女足前景,我们寄希望一代代年轻球员,发扬光大“老女足”的优良传统,苦练过硬球艺,在2007年的中国世界杯上,让铿锵玫瑰再放异彩!
(本报波特兰10月3日专电)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