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邱贻可、蔡振华异国归来忙谢意 |
 |
 |
2003年5月28日10:32
成都晚报
|
 |
正当中国乒乓球队从巴黎凯旋之际,两个感谢电话,从队里打到生养邱贻可的家乡成都,这两个感谢电话的主题相同———“吃水不忘挖井人”。打这两个电话的,一个是蔡振华,一个是“少年打虎英雄”邱贻可。
电话中,蔡振华拜托成都市乒管中心副主任代天云,向关心和培养了邱贻可的成都市委、市政府以及市体育局各位领导、四川省乒协和川男乒,转达他的深深谢意。邱贻可在昨日的电话中,也拜托他父亲邱玉毫,向关心、帮助和培养他的家乡各级领导、教练表达真挚的感激之情。的确,在邱贻可成长的前半程整整八年起步和基础阶段,他和成都的另两员年轻虎将陈俊吉和叶若廷一起,是在城北业余体校和成都全国重点乒乓球学校度过的。成都小伙邱贻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其坚实的基础是在家乡打下的,蔡振华对邱贻可家乡成都市领导由衷的感谢,是恰如其分的。
在邱贻可还是少年球员时,即被山东悄然“挖走”,随后 4年,四川省和成都市体育局可谓省市一体,经历一连串的波折后,才联手排除万难化解官司,成功将自家“子弟兵”邱贻可“赎”回。这期间,爱才如命的市体育局局长袁雨田曾经明确表态,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人力财力要全面保证;市体育局副局长覃文林甚至还亲自携款赴山东谈判,“赎买”邱贻可返回家乡。邱贻可迄今的整个运动生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成都市上上下下的重视和关怀,早在上届省运会庆功会上,现市委书记王荣轩就给成都体育界提出了更高期望:不能仅停留在“内战”佳绩上,成都必须为国家“奥运争光”培养顶尖人才。
成都的乒乓球作为优势项目由此成为重中之重,通过艰苦奋斗之后才真正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邱贻可、陈俊吉、叶若廷(一队),郑长弓、谢悦章、杨文巧(二队),堂堂 6员成都籍国手,这在全国各城市都绝无仅有。而我市对中国乒乓球队和队中的子弟兵关怀有加,几乎每年都前往慰问和听取意见,调整人才输送部署。就在中国队封闭备战本届世乒赛前,成都市副市长郝康理还专程率队赴京探望大本营的全体中国乒乓球队将士。
国家队领导的饮水思源,子弟兵的不忘师恩,令为培养人才作出贡献的成都乒乓球界上下倍感温暖和欣慰,但最关键的是:看到师哥为国立功和上下的关爱后,最近,市乒校的众多青少年选手训练更加刻苦,更加自觉。他们正在以邱贻可为赶超榜样,立志在未来为国家和家乡争回更大的光荣。
本报记者 唐 恒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