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珠峰英雄与本报读者见面会上,中国珠峰登山队队长王勇峰等人抖出冲顶内幕,使现场读者“大快朵颐”。
转自搜狐
王勇峰在见面会上告诉读者,他来华西都市报就像回娘家。王勇峰说,因为刘建的关系,登山队员们特别关注华西都市报;在队员们心中,华西都市报是“全世界最大的报纸”,刘建是“最优秀最值得信赖”的队员。但他随后立即就向大家揭穿建哥老底:“很有趣,登顶后下撤到8600米,刘建他不走了,死活赖在地上,向陪同他的夏尔巴人提出很‘苛刻’的要求:‘你给我水喝,不给就不走了;氧气也要开最大。’当时他们根本没带水;而氧气如果用完,就绝对下不去了。因此,夏尔巴人劝了他一次、两次、三次,刘建还是不走,夏尔巴人毛了,上去就是一巴掌,这一巴掌才算把这条‘癞皮狗’打了起来,最后安全下撤到8300米营地。”
转自搜狐
“厚脸皮”刘建没有被王队说得不好意思,反倒主动坦称:“我对着王队把半辈子眼泪都哭干了。”他告诉读者,自从1999年采访登山报道到加入登山活动,王队一直扮演良师益友的角色;在此次登山过程中,一天他听到消息说B组可能要放弃登顶,他便万分着急地找到王队,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三年了,我一直听你的话,你这回为什么不给我一个机会?”刘建还透露,正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王队长洗刷他说:“你是仗着意志力强和脸皮厚才上去的。”实习记者吴妮
转自搜狐
昨日上午,珠峰登山队员作客本报热线,答复许多读者的询问,下面选登两例以飨读者。
成都有成就英雄的土壤
读者陈先生:我是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经常从华西都市报上了解到您(指王勇峰)的情况,成都诞生一个刘建不容易,成都还会涌现出更多的刘建吗?
转自搜狐
王勇峰(前国家登山队队长,2003年中国珠峰登山队队长):成都是个成就英雄的地方,成都有成就英雄的土壤。据我了解,成都近几年的户外运动搞得很不错,而成都周边不少山峰很适合户外运动爱好者练习,这对成都人来说是得天独厚的。不过我要提醒大家,登大山是件很苦的事,除需要毅力、体力外,还需要懂得相应的科学知识、积累登山经验,而这些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只能一步一步地来。我相信,成都还会涌现出更多刘建式的英雄。
转自搜狐
川藏联合培训登山队员?
读者刘先生:我们四川有很多高山,也有很多喜爱登山的人,但我们的经验、技术和意识却落后于你们西藏登山队,你们能不能来川搞一培训点或学校,让我们有所提高;或者在四川组织一支业余登山队,经过几年的培训和你们联合登珠峰。
转自搜狐
阿旺(中国首位登顶珠峰的摄像师):你的建议很好,我会把这一建议带给西藏登山队的有关领导和西藏登山学校校长尼玛次仁,争取由川藏联合搞个登山或户外运动培训点。当然,我们也欢迎登山爱好者到西藏与我们交流。 记者张学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