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王胜 甲A重开六轮战罢,申花花开花落,先三连胜后三连败,走出一个标准的倒V字形。在成绩大起大落的背后,暴露了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 定位,有偏差 上赛季仅列甲A第12的申花,本赛季在引进内外援上甩出大手笔,整体实力有了一定的提高。7月初联赛重开后,随着佩德科维奇的加盟,吴金贵的想法有了变化——不再强调防守,更多的是谈论攻势足球的威力。尤其当洋枪洋炮接连攻陷天津、青岛和重庆等联赛中游球队的城池,三连胜的申花稳居积分榜首之时,申花队内洋溢的是“现在我们谁都不怕”的乐观气氛,似乎冠军已是唾手可得。 心态,没摆正 其实,申花仍是一支年轻的球队,尽管多了几杆洋枪,但当洋枪的“性能”被识破后,其威力顿失——德比大战中,风光无限的马丁全场仅有一次射门,就已经给申花敲响了警钟。失去了洋枪的威力,申花在甲A依然是第12名的水平。在申花的身上,暴露了年轻球队的通病——顺当时易被胜利冲昏头脑;逆境中急躁紧张时刻相伴。 准备,不充分 应该说,申花对联赛第二阶段是作了一番准备的。但是,到了刺刀见红的时候,还是暴露了平时准备与实战脱节的弊病。对板凳深度充满自信的金贵,在德比之战的节骨眼上,才想到让光练不赛的姚力君上场。令人疑惑的是,在长达80多天的联赛间歇期中,申花俱乐部特地请来裁判给球员授课,然而申花迄今已有5人次遭受停赛处罚,受罚面之广名列甲A各队前茅。是讲课讲得不透彻,还是球员将其当成了耳旁风?有一点可以肯定,马丁、托马斯吃牌完全没有必要,这种不理智的举动蔓延下去,申花不战自乱。 前进,须耐心 当然,从申花与泰山之战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尤其是国奥小将于涛的表现,让人眼睛一亮。三连败令人警醒,催人奋起。前进,需要耐心,相信找到三连败症结之后,申花能更快地成熟起来。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