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伴随着五星红旗在体育赛场升起频率的加快,体育之振奋民心、增强国民凝聚力的功效日渐凸显。但是在这种莺歌燕舞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又一个让人哽咽的故事。许多世界冠军级的运动员在退役后带着一身伤病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退役运动员出路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否则,中国竞技体育的未来可能因参与人数的递减而无奈地走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专题撰文新华社记者于力、李铮
问题 世界冠军退役就“退休”
每次在赛场或是电视中看到因运动员的出色表现而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时候,记者总会心潮澎湃地向他们投去羡慕的目光:当运动员真好,可以把为国争光落实到具体的一招一式之中;而每次与无着无落的退役运动员面对面时,他们眼中流露出的那份铭心刻骨的凄凉又让记者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他们真的是那些曾经为国家和民族争得荣誉与自豪的热血青年吗?
走出训练馆四处碰壁
24岁的刘菲曾获得世界技巧锦标赛三人项目的冠军。2000年退役后,至今无正式工作。
“我现在真后悔走体育这条路。鲜花、掌声已离我远去。站在世界冠军领奖台上时,我怎么也没有想到,退役那天,就是我艰难生活的开始,没房子住,没工作干,没有基本的生活费,甚至连户口都不知道放到哪儿。”
刘菲的现状是成千上万退役运动员的一个缩影。而造成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是他们只掌握了竞技体育的一技之长,却丢掉了现今社会赖以生存的知识底蕴。
专业化的训练使运动员对自己的项目非常精通,而一旦走出训练馆,他们既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又不了解社会,退役后找工作难免四处碰壁。原辽宁击剑运动员孟兆华退役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当过化妆品推销员、饭店服务员。她说:“从小就没好好学文化,到了专业队,就是一门心思拿金牌。我偶尔回队里看看,发现现在运动员训练、学习的状况与我们那时候差不多,我都替他们发愁,难道他们将来也和我一样吗?”
伤病缠身造成就业难
伤病缠身也是造成部分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自行车亚洲冠军李冬梅告诉记者:“为了出成绩,常常不计后果地超负荷训练,在获得好成绩的同时也得了足以影响终身的疾病。”自行车运动员王艳1999年就患有重症肌无力,这种病无法根治。而就在这种情况下,王艳目前还坚持训练甚至比赛。
疾病缠身的运动员退役后,没有生活来源,更没有钱治病。孟兆华长期戴着面罩参加大强度训练,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平时睡觉不敢枕任何东西,一天到晚迷迷糊糊,曾两次摔倒在卫生间里。她说:“就是这样,我也不能好好治疗。我退役后没有工作,我丈夫在辽宁击剑队当教练,一个月1000多元养活一家三口。我们住的房子还是3家共住一个三室房,一共住了6年。”
运动员医疗保险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由于部分退役运动员本身生活没有着落,也没有工作单位,无钱看病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妥善安置退役运动员,也关系到稳定队伍、提高现役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大问题。现在离北京奥运会还有5年时间,中国奥运军团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运动队要强化科学训练思想、向训练要成绩之外,相关部门在处理退役运动员安置问题上如果能树立起一面旗帜,则会解除现役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为取得好成绩而夯实基础。
反思 “南北两院”现象值得深思
位于沈阳城南的“大院”全称是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被誉为“金牌的工厂”、“冠军的摇篮”,但他们却为大量退役运动员的出路所困扰。而地处沈阳北部、不出名的沈阳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虽然以冰上项目为主,运动员退役后出路却很广阔。
培养出孙福明、王楠等多位奥运冠军的“南院”为中国竞技体育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冠军越来越多的大院却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每年退役的大批运动员因为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和长年训练留下的满身伤病,退役后求职屡屡受挫,昔日的冠军也不得不陷入失业的困境。
“北院”与“南院”遥遥相对,其状况却大为不同。沈阳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是1980年创办的,以冬季项目为主。它的毕业生运动业绩远不如“南院”那样辉煌,但因接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北院”运动员退役后再次创业的道路顺利了许多。
竞技体校副校长杨忠杰说,在运动成绩上,他们与专业队有差距,但他们的学生在文化素质培养上得到了保证。因为这是以体育项目为特长的中专学校,所以学校不但要保证小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时间,而且要保证学习质量。这样,学生在精通一门体育特长的同时,具备了基本的文化水平。由于综合素质较高,毕业后他们无论是充实到基层学校还是转行,都不会感到特别吃力。
原因 如何安置政策有缺口
有关人士指出,没有一个妥善安置退役运动员的政策,是造成目前部分退役运动员生活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辽宁省体育局人事处的一位干部说,目前,国家没有安置退役运动员的统一政策,原则上将运动员的人事关系直接送到当地人事局。比赛成绩较好或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的运动员,就业相对容易一些,但那些知名度低、特别是从冷门项目退下来的运动员找工作一年比一年难。为了生存,很多人只好从事推销化妆品、卖服装、卖豆腐、看大门、给大公司打杂等临时性工作。
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每年都有一批运动员退役,其中全国冠军以上资历的就有七八十人,而学院的691个工作编制早已严重超编,不可能再给退役运动员安排工作,他们只能到社会上自谋职业。
37岁的富志武曾是辽宁击剑队队员,1989年入选国家队,取得过亚洲冠军。退役后,限于文化水平,人事部门一直无法帮他找到合适工作。10年来他卖过水果,帮朋友收过货,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现在他已经结婚生子,仍与父母住在一间小房子里。富志武说,像他这样只会击剑的人到哪人家都不愿意要。
由于生活的困窘和精神上的压力,一些退役运动员在心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辉煌一时的“马家军”成员退下来后,除王军霞、曲云霞、姜波等少数几位名气很大的队员境遇不错外,大部分都处于待业状态。“马家军”中第一个拿到世界冠军的刘丽和爱人都没有固定工作,一家3口住在月租300元的一室房子里。她说:“压抑了6年,我的脾气变得很坏,是变本加厉的那种坏。”
办法 用好体育技能是重点
在“金字塔型”的训练体制下,无数身处“塔基”的运动员在十几年的运动生涯中,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国家的体育事业。他们退役后,在谋生的道路上走得异常艰辛。针对这种现象,有关专家建议,国家应从体制改革入手,制定相关政策以保障专业运动员后半生生活有着落。
沈阳市人大代表、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说,退役运动员在十几年的服役期间,不管他取得过成绩与否,都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在他们退役时国家应该给予一些特别的政策。他建议,运动员退役之后能否像军队转业干部一样,按照服役的年限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一定比例的退役安置费。这笔钱既可以使运动员的后半生生活得到一定的保障,也可以为他们退役之后开始第二次创业积累一定的资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足球、篮球等项目观赏性强、有广泛群众基础,被推向市场的同时,运动员的待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他们退役后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像柔道、举重、自行车、击剑等项目观众少、市场冷,基本上靠国家投入。一些专业人士建议,要想继续保持这些冷门项目的竞技优势,国家除了重点扶持,保证运动队训练、比赛经费之外,还需投入专项资金,安排退役运动员的工作和生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大多数专业运动员虽然文化水平偏低,但他们熟练掌握了一门体育专业知识。孟庆伟认为,用其所长是退役运动员重新就业的最好出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身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人才市场的信息表明,目前一些适合全民健身的项目普遍缺少具有相当专业技能的基层辅导员。如果一些退役运动员能充实到基层的辅导、推广工作中,既对提高全民健身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又能有效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出路问题。
转自搜狐